前言:
我的家乡宁夏青铜峡市,东临*河水,西靠贺兰山。是宁夏乃至西部地区屈指可数的工农业并胜的县级区域。
凭借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区域内企业星罗、商业林立;沟渠密布,阡陌纵横;稻麦飘香,瓜果琳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在我还小的时候,当地就流传着“天下*河富宁夏,宁夏最富青铜峡”的歌谣。成年后又听闻“天下*河富宁夏,塞上明珠属古峡”的新誉。在外生活二十多年,对此深表认同。
青铜峡除了傲人的工农业,近年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并先后打造出了*河楼、*河大峡谷、青铜峡古镇等知名景点。
与此同时,一些并不为外界所知,但是在本地人心目中很有感情,一些真正体现了历史沧桑的古迹,也随之焕发出了全新的光彩。
而这其中就以贺兰山下的北岔口明长城、一百零八塔、牛首山寺庙群、董府等古迹为代表。(点击链接:青铜峡北岔口明长城最详探访攻略)
塔已成为*河大峡谷景区内的一部分,董府也经过重新修缮,这两处景点动辄三五十的门票,对古建筑兴趣不大的人,会得出性价比不高的结论,本地人去的也少。
对那些真正的历史爱好者和就没打算购票入内的驴友,北岔口明长城和牛首山寺庙群,绝对是无二选择。不收门票,全程自助,古迹完整,风光奇特,颇有可瞻。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见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相比北岔口明长城的道路险阻荒无人烟,牛首山寺庙群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交通条件都比较便利,是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
漫游:
大年初一,地道的北京人都会赶去雍和宫烧头炷香。
青铜峡本地没有这样的风俗。大年初二才开始走亲戚,大年初一都在家里窝着“过年”。
每次回来探亲,都数着指针过日子,总想见到更多的熟人,看到更多心心念的风景。兴之所至,路之所往。就有了这次牛首山寺庙群之行。
牛首山距离青铜峡市区20公里,位于*河东岸。
一路都是柏油马路,道上非常顺畅。只是最后一段进山的路,要经过很多村子,路面极窄,七拐八绕,很令人怀疑导航是否正确。
直到开始爬坡,看到指路牌才确信无疑。
据说以前的水泥路只修到山脚下,后面的大段山路都是砂石路,非常难走,尤其是下雨天,坑坑洼洼。
基建狂魔的“魔爪”能伸进来,让深山里藏着的古寺庙群为世人所识所赏,是一件令人可喜的事。
半山腰中看到的老树寒鸦。
在这里,千万不要用粗细去衡量一棵树的年轮。
大西北的植被都是在和沙、碱顽强拼搏中长起来的。那一簇簇茅蓬和荆棘,可能几百年、几千年就那样匍匐着、矗立着,没人能说清它的生生死死。
庄子在《逍遥游》里提到了一种“不材之木”,身形扭扭歪歪,树干疙里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当柴烧,砍着费劲,烧起来不容易点着,点着了冒很浓的黑烟,伐木人也看不上它。
长在旷野里,没人理它,自由自在,不也很好么。不材之木,神人以此。民间有句俗语说:“河里淹死的往往是会游泳的,关在监牢里的往往是有能耐的。”平静度过一生,也不乏是一种淡然的人生态度。
人只有“有用”的用来工作的那一部分是不行的,还需要“无用”的那一部分来抚慰自己的内心和生活,就像这棵树一样,站立在阳光下,摇曳在风雨中!
牛首山一名的由来,源于其最高峰有东西两个山头(文华峰和武英峰),南北对峙,望之如牛头上的犄角,故名为“牛首山”。
当地人自古就叫作“牛头山”。这个名字约定成俗。“牛头”改成文雅的“牛首”,是后来的墨客所为。迄今,年长的本地人还是唤作“牛头山”。
究竟从哪个角度看着像牛头呢?
好像没几个人说清。但是大凡登过此山的人,大都可以产生一种禅思和远离尘缘的心境。
据宁夏本地学者考证,牛首山就是《山海经》传说记载的的不周山,这个说法的细节不去推敲,但是从远古人类活动版图和地理认知来看,也不是没有道理。
关于牛首山的故事,当地传说有很多,其中有趣的一则是这样的:
传说,大清康熙皇帝有一年突然心血来潮,要游一游*河边上的牛首山。
他先到八旗兵驻扎的宁夏满营——定远营住了一宿。第二天带了一帮文武大臣及护卫登上牛首山顶峰。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极目远眺,宁夏山川宛如一条狭长的大口袋。
康熙兴之所至,忽地口占一绝,吟咏道:“宁夏川,两头尖。”正在这时,一股旋风带着扬沙,迎面刮来。康熙随即续吟:“川大口小,风多雨少。”站在一旁的一位大臣急忙对康熙皇帝说:“我主龙言!我主龙言!”康熙突然意识到他将宁夏封得太过分了,于是连忙改口说:“哦,米粮川,米粮川。
历史记载,年,康熙44岁时亲征噶尔丹,曾到过宁夏,并在这里待了二十多天,最后得胜回朝。
彼时的牛首山早就是佛教圣地。康熙登牛首山是有可能的。但当时的宁夏版图和今日不同,诗中描述有很大出入,故事应该是后人附会。
深山藏古刹。
峰回路转,眼前出现了一条山谷,连片的寺庙群一一撩开了神秘的面纱。
牛首山寺庙群最显眼的标志是金宝塔寺的金宝塔,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它。
牛首山寺庙群的兴建,可以追溯到唐代以前,有一千多历史,是宁夏境内建筑规模最大的古寺庙群。
地理上分为西寺群和东寺群,大大小小的庙宇依山而建,上下勾连,左右衔接,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布局。
东寺庙群以金宝塔寺为中心,从东向西,有保安寺、药王庙、睡佛洞、观音台等是十多座庙宇;西寺庙群,枕山面河,由万佛阁、净土寺、观音殿等二十座庙宇组成。
东西寺庙群前临深沟、背靠青峰,大部分依山势开凿庙宇,或建在山顶悬崖上,或建在山腰险峻处,或“深山藏古寺”建在幽谷中。
大年初一不是本地人进香的日子。偌大的山谷空空荡荡,异常萧条,看不到人影。
很多寺庙都锁了门,僧人也要过年,可以理解。
漫游中,遇到一个有些耳聋的老头,提着一串钥匙,步履蹒跚地挨个给大殿开门。佛殿里续上一炷香,然后接着又把门锁上。
在我的一再协商下,他勉强同意由我们参观完后自己锁门。
当天我们基本走完了东区的所有寺庙,最后一直登顶观音台。
牛首山寺庙,大多内部设置简陋,殿内的布局也不够完整。佛祖和菩萨的塑像布满灰尘。
供桌上摆放着一碰即碎的廉价香。香客想要叩拜,连个像样的垫子都没有。
当然,也看不到用来捐赠的功德箱。佛祖的脚下零零散散地扔着几张一块的纸币。来这里的人很少,本地人的布施心没那么强烈。
牛首山的佛教兴旺是由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的,但是千年来也是创伤累累。今天看到的很多寺庙都是经过多次修缮才得以保存,消失的不计其数。
清朝同治年间,当地官吏马化龙大肆拆庙建粮仓。很多寺庙的结构遭到了破坏;年9月,败局已定的国民*马鸿逵残部毁庙筑工事,用以抵挡人民解放*的追击;年大跃进,村民开山取石砍伐林木,原本绿树成林的牛首山光秃一片;
毁灭性的灾难发生在年,当地红卫兵造反派对牛首山实施了多次浩劫,寺庙、塑像无一幸存,砖石木料拆抢一空,山林古木哄砍殆尽,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破坏,修行的僧人强制还俗,千年名胜古迹,昔日佛教圣地,被夷为废墟。
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宁夏银南地区各县及内蒙古等地信教群众,奔走募化,筹集资金,相继在牛首山昔日寺院旧址沿用原寺名,陆续塑像建寺,才有限度地恢复了今天的规模。
沉重的历史,令人压抑无言。而这些真正发生的故事慢慢被淹没,网络上已经很难查到,只能从僧人口中和山下的老人代代相传中得窥一二。
我觉得牛首山应该在最显著的位置刻上历史曾受过的创伤,让来访者能感受到它的厚度。
站在山顶可以眺望到远处的*河。
冬季的景观稍微差些,据相关资料记载,历史上的牛首山一带是有名的避暑胜地。夏秋之时,游客仰视则可见云锁青峦,峭壁嶙峋;俯视沟壑内树木葱茏,山花吐芳,寺庙错落其间,景致壮观。
清朝诗人金蔚堂写过一首名为《牛首慈云》的诗:触石凌空布锦雯,侧峰横岭共氤氲。欲知法雨频敷处,试看苍山一段云。
诗的深邃意境和内涵引发了无数游人登上大小西天去领略“风清而纤尘不到,月上而石砌玉明;慈云出而峰峦增翠,法雨过而岗阜重清”的美景。
登高、祈福、赏景、健身,一个特别幽静、特别纯粹的地方。
牛首山的礼佛完全是自助式的,佛前备有梳子和燃香,自用自取。这里没有丝毫的商业气息。空气宁谧的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这里不仅仅是佛教圣地,道教也很盛行,很多庙宇里供奉的既有佛教的罗汉,也有道教的门神。
很多寺庙的重建,都是当地人集资募捐,墙壁上处处能见到捐赠者的姓名和捐款金额。
民众和宗教的联系似乎并不是那么太强烈。本地做丧事,请的都是阴阳法师,他们属于道教,而家里供着观音菩萨的牌位。
民众信的是“善”,他们相信,做善事就是积德,能有好报。而信奉是一回事,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是一回事。
牛首山一年四季,大多都是寂寞的,只有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和七月十五的庙会却是大日子。客似云来,热闹非凡,大小庙宇,香烟缭绕,众僧云集,千百年延绵不绝。
每届庙会都会持续几天,它已经成为宁夏乃至西北周边地区民众参与面最广、可看性最强的一次民俗文化活动之一。
逛庙会的香客,不仅有当地的善男信女,而且远在甘肃、陕西、内蒙古等周边省区的香客和云游高僧,摩肩擦踵,最高峰人数达20万人。
庙会期间,来自各地的香客们纷纷祭祀佛道儒和民间吉祥神,求子嗣,祛病痛,祈福禳灾,求吉祥、平安、健康。
民间一直保留着一种说法,但凡来到牛首山烧香许愿的香客,必须连续上山3年,否则,所许的愿望就不能得以实现。烧香,许愿,还愿。
一代又一代人恪守着古老的习俗。
庙会期间最热闹的还是集市,做买卖的、唱戏法的、卜卦算命的纷至沓来,小吃一条街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看热闹的,人如潮涌。
为了满足停车需求,山坡上修建了很大的停车场。牛首山庙会已经成为青铜峡的烫金名片。
后记:
牛首山寺庙有很大的包容性,很多庙宇,可能就是山崖下的一间小房子,里面供着的人我们并不认识,甚至分不清道教、佛教还是儒教。
有的屋檐上长了很高的蓬草,分不清是哪个年代。唯一的正门用铁锁锁着,锈迹斑斑,很久没有人打理的样子。
倒是门上的对联清晰可见:“庙内无僧风扫地,寺中少烛月照明”。怎样的高僧才能写出这样意境手笔?
作为一个无神论者,敬畏之心还是要有的。除了像常人那样必要的礼佛外,尤喜吟读抄记各个寺庙里的楹联。
譬如:诸佛太清闲不管沧桑惟静座,游人若烦恼忽闻钟声顿回头;众善力行毫非无作,六根都摄净念常荣......禅机隐隐,瞬间人就通透了。
当天见寺就进,记了很多楹联,后来不小心误删了,非常遗憾。不过记得最清晰的是这样一副:“寺院有福清风扫,山门无尘慈云封”。
都说风景在路上,其实风景就在我们身边。无论是本地的朋友,还是外地的朋友,倘若有空,一定要到*河岸边、苍峦之巅的这处免费寺庙景点走走看看。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宁夏漫记系列
青铜峡北岔口明长城
山之寻-白芨沟的思念
游走青铜峡,关于小坝的闲散记忆
塞上银川风景异
闲话宁夏人
顺手点个免费的“在看”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