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防治肥胖日
肥胖,又称为肥胖症,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为是一种疾病。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肥胖国,肥胖人数仅次于美国。第二届中国肥胖指数公布,在过去30年里,中国的肥胖率急剧上升,导致万成人“肥胖”,3亿人“超重”……
广医科普中医药防治肥胖病系列科普之七——“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
肥胖按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分类,常分为单纯性肥胖(占比95%)和继发性肥胖(占比5%以下)。其中单纯性肥胖病是指摄入能量多于消耗而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以肥胖为主要临床症状,可伴有代谢方面的障碍,但无明显神经、内分泌方面的异常表现。
可分为两类:
体质性肥胖:幼年起病型肥胖病。由于在婴幼儿时期,营养过度,脂肪细胞增生所致。
特点:自幼肥胖,饮食运动疗效差,多半有遗传史,脂肪细胞增生肥大呈全身性分布;
营养性肥胖病:成年起病型肥胖病。成年以后营养过剩引起。
特点:20-25岁以后肥胖,饮食运动疗效较好,脂肪细胞单纯肥大而无增生,以四肢肥胖为主。
非药物疗法治肥胖
针灸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绿色疗法,它在治疗肥胖过程中,对人体副作用小,疗效可靠,是国际公认的减肥方法。
针灸减肥是根据中医经络原理,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调阴阳,调理内分泌及调整脾胃功能,保持水液代谢的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行,促进代谢,促进脂肪运动和分解,增加能量消耗,减去多余脂肪,减轻体重,由外而内,标本兼顾,使机体达到一个正常的生理平衡,最终实现减肥效应的目的。
机制:
调节人体的饱食中枢,使机体建立正常的饥饱感,不至于过分进食;
动员体内的脂肪转变为游离脂肪酸进入血液,以供机体生理活动之需;
调节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功能,使失衡的三大代谢恢复正常;
加强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肥胖局部的血供,从而起到局部减肥的作用;
调节人体内脂肪的分布,使人体恢复应有的曲线和形态。
治则: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讲求审证求因、辩证论治。也就是说,在治疗病人之时考虑和分析整体的身体情况,因人而异地采用相应的方法。根据每个“肥胖”者的不同身体情况,不同肥胖原因,辨证施治,具体分析之后选用不同的穴位予以调治。如此才能体现针灸辨证论治的精髓,这也是针灸减肥有别于其它减肥法的优势所在。治疗遵循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原则。
临床上常用健脾益气之法而补之,用祛水湿,截痰源,助消导,祛瘀滞而治肥胖。
常用的泻法有化湿、利水、祛痰、通腑、消导法,以祛除体内停聚的湿浊、痰热及多余膏脂,从而减轻体重。
针灸治疗肥胖多取足太阴脾经、阳明胃经之穴,辅以足少阴肾经穴位进行治疗。
耳穴按压
在取耳压治疗时,必须做到取穴准确,患者要按时揉压双耳。一般在饭前做到揉耳5~6分钟,达到双耳发热即可。每天按揉3次,这是达到减肥目的的关键。
耳穴治疗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泻脏腑、调节神经、平衡内分泌等作用。刺激耳穴的主要方法有:针刺、埋针、放血、耳穴贴压、磁疗、按摩等。在诸多外治方法中,尤以耳穴貼压法最为简单、方便和安全。它是以王不留行籽或磁珠,粘在6×6毫米见方的胶布上,再貼压在患者的耳朵上。它是体针的一种辅助治疗,每天只要用手按压就可起到针刺的效果。因为它沒有侵入性,感染机率低,同时痛感也很轻微,故容易推广和被广大肥胖患者接受。
灸法
肥胖的人群多伴有胃火旺盛、脾胃功能失调的现象,需通过艾灸脾胃经以及大肠经上的诸多穴位来调理脾胃功能,从而起到减肥效果,临床上常见的穴位有:腹部的中脘穴、关元穴、大横穴,腰部的肾俞穴、腰阳关穴,下肢的三阴交穴、丰隆穴等。
通过艾灸刺激穴位,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温热散寒的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细胞新陈代谢能力,使身体内多余脂肪组织分解,增强人体的脏腑功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减少对脂肪的吸收,有效达到减肥目的。临床上对一些穴位进行艾灸可达到一定的减肥效果。如足三里、关元、神阙、肾腧等。
足三里穴属于强身健体的长寿穴位,对其进行艾灸刺激,可以治疗腰腹增粗,身体虚胖,症见腹胀,腹痛,食欲不振,腹泻,便秘,四肢无力者。
神阙具有温经散寒,温化水湿的作用,对于脾虚湿盛型肥胖,如面色萎*、四肢不温、神疲乏力等肥胖能起到一定的减肥作用。
一般还需要配合水分、三阴交、阴陵泉等穴位同灸。
健康生活,从减重开始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具有疗效可靠,副作用小等优点。但是,任何一种减肥手段都必须以科学、合理的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为前提。临床上,医生常需根据每个肥胖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辨证,在饮食控制及运动锻炼基础上采取中医综合疗法,才可能最大限度发挥减肥效用。
本文作者:中国医院
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陈世波
内分泌科“肥胖及代谢综合征”专家出诊表
注:
1.“专题门诊”需挂“专题号”就诊;
2.“专题门诊”由主治及以上职称医师轮流出诊。
戳我看看往期内容
肥胖是病,及早干预降低健康风险——中医药防治肥胖病系列科普之一
肥胖毁颜值!中医教您如何突破“重”、“围”——中医药防治肥胖病系列科普之二
“药食同源”防治肥胖——中医药防治肥胖病系列科普之三
警惕!“肥胖症”引发“糖胖病”——中医药防治肥胖病系列科普之四
肥胖的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药防治肥胖病系列科普之五
“啤酒肚”的中医分型与治疗——中医药防治肥胖病系列科普之六
来源:内分泌科
编辑:高学成
统筹:尹璐
监制:王笑频
中国中医科学院
医院
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