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的危害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杨德苑探讨高龄饮食平衡食器有阴阳之启
TUhjnbcbe - 2021/6/23 8:34:00

-结合通用设计原则的再聚焦

一、前言

过去几十年,中国人的日常饮食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导致国内三高人群数量激增,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国内超重或者肥胖症者有万~2亿人之多,国内平均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存在高血压或高血脂或高血糖问题。而肥胖、三高等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严重疾病的根源。医学上认为,出现三高现象的重要原因是饮食结构不合理,概括而言,就是饮食中,吃的油?盐?糖都过多了。而中国菜的饮食文化虽然一直是我们的骄傲,但不得不说有些菜肴做法对于逐渐老化的老人而言,是存在健康隐患的。部分的饮食文化中仍然出现以下现象:

1.吃得过咸:据统计,全国人均吃盐量为每天10克以上,其中以东北人最高,达18克。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应把食盐控制在每日5克以下。吃得过咸会明显增加高血压、胃癌等疾病的发病率。

2.吃味精过多:味精增加了人体对钠的摄入量,而钠元素对人体有害。因此,吃汤菜等宜用鸡精、蘑菇精等代替味精。

3.吃太多油:中国人喜欢煎、炒、烹、炸等方式处理食物,这增大罹患疾病的机会。

4.喜食腌制食品:很多地区的人喜欢吃咸鱼、咸肉、咸菜等这种方式,由于腌制食品中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增加了身体的负担。

5.吃得太饱:中国对于能够吃上饭的时候一向不太客气,询问别人吃好了吗?的潜台词就是吃饱了吗?往往将碳水化合物的过份摄取视为一种礼节态度。这间接就会导致醣份的摄取超标超量,成为影响健康的恶因。

但是反观中国人的基因惯性是强大的,尤其对于饥饿的记忆也形成很多地方菜的文化特色,导致无论南北,普遍都残留「肉管够、菜管够、油水管够」的三多现象。这其实也反映国家富足安康的另一种表现,只是这些美食的长期错综复杂的历史演变结果,却也留下些许的后遗症。在国家一再强调「大健康」时代的来临,我国中医养生哲学讲究「治未病」的办证,饮食习惯就是健康状况的反应,为确保老人既要吃的好,也要吃得巧,重建健康饮食的观念是必要的。除了不断普及强化健康知识之外,是否也能站在社会创新的角度,重新思考如何利用「社会设计」的力量来试图减缓或是解决问题。

二、逆向思考产品的创新方向

我们如果观察老人的日常生活,不难发现其实就是一堆油盐酱醋茶的累积过程,虽然日复一日,但是这种仪式感对老人而言是意义重大的,这些微的细节过程也能激起老人对生活的美好感受。纵然时有悲伤时刻,但是老人只要大家能够聚一起吃吃饭,聊聊天,伴随着美食,内心当中也总能涌上许多喜悦。因此,我们既然很难影响长期已经建立的饮食价值观(饮食习惯),我们能否换个角度从「食器」上下手。并基于以下三个原因做出思考:

原因一:因为我们发现每当老人碰到节假日时,就会出现开始思考邀请什么样的朋友(更多是期待家人)、在什么天气或日子,大家一起吃一顿饭,然后桌上必然盛装满满的菜色,「食器」的使用,对老人而言确实是一个很特殊的过程,而个人认为「食器」的存在价值功能,目前是被社会所轻视的。因此「食器应该不仅只是日常用品,更应该是对未来营造氛围的一种道具。」对老人而言,家里或机构中的「食器」更像是「时光的容器」,而盛装食物,更是一种哲学思维(心学),装满回忆的怀旧器具。

原因二:由于身体老化是无法避免的,老人的能力与体力,都因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而有着很大的落差,「食器」又是日常生活行为中,经常使用的生活用品,一旦老人生理机能发生退化,心中的落差是巨大的,以前可以简单操作,现在变得异常困难时,内心的挫折感在长期之下,也恐影响健康状况,因此,「食器」的设计改良可以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而不再期待效果有限的康复活动。

原因三:老龄化社会是存在多样化、个性化的群体,这种老龄化社会的形成,已经造成许多负面印象,认为是社会的负担,但这种只是些微的能力受损的老年群体,若能设法给于一些辅具或是改造一些设计,就能为老人解决大部分的困扰,老人便能尽量独立自理生活,可以令老人生活更有尊严,也能减缓身心机能的衰退,降低对医療的需求,维持生活樂趣与质量。「食器」的设计不仅可以解决并协助老人对环境与生活的适应,或许可从中可以激发出适老化产品及相关设计产品的未来创新方向。

三、「食器」设计基础思考

认识老化现象与个别化差異,是搭建「通用设计」的基础架构。由于老化的过程涵盖生理与心理等层面的变化,包括:运动、知觉、与认知的机能退化。尤其运动机能的退化包括肌肉、骨骼、动作灵敏度与抓握提等力量的弱化,造成老人的各种用餐能力都会有所下降。

1.老化现象分析:在整个老化过程不全是负面作用,有时也会因老化而变得稳重和成熟,而且个别差異說明相同年龄的老人不一定会有相同的老化现象。但就机能衰退方面会造成以下影响:

(1)感觉机能退化:例如,视茫、耳背、触觉、味觉、嗅觉退化。

(2)运动机能退化:例如,反应迟钝,四肢笨重、关节退化。

(3)知能退化:例如,记忆力减退、学习能力退化、智力退化。

(4)器官退化:例如,咀嚼吞咽能力降低、抵抗力降低、适应能力降低。

(5)罹患慢性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退化性关节炎等。

2.饮食习惯转变探讨:「食器」的设计主要目的是维持老人在健康饮食观念下的功能独立与正常化。饮食是否均衡足够,是减缓老化和疾病罹患,维持良好身心狀况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之一。为营造快樂的用餐气氛,饮食首先要理解老人的身体特征,注意增龄造成老人某些身体机能下降与年轻时不同的各种变化,因为老人饮食生活也不可能和年轻时相同。探讨那些因素是影响老人饮食产生变化:

(1)食欲减少:装假牙不方便吃硬的食物或慢性疾病影响。

(2)咀嚼吞咽困难:吞咽能力衰弱,容易呛到,咀嚼力是年轻时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3)内分泌减少:口水的分泌减少,胃液的分泌减少,脏液的分泌减少,消化及吸收能力弱。

(4)感觉变差:舌头味觉细胞减少不易感受到咸味、甜味。以及对口渴的感觉迟钝化,易引脱水症狀。

(5)机能变差:肠胃蠕动能力降低,消化功能衰退。

(6)行动不便:需要用到细部的手指动作不方便。

3.老人饮食類型分析:老人经常有所谓的「咀嚼欲望」,嚼食能刺激口腔吞咽,津液含有各种酵素使老人本能地感到愉悦。因此,老人不能尽吃那些软绵绵的东西,适当的食物硬度有助咀嚼。软绵绵的食物口感不好,容易食之无味,应该在食物外型上多费心思。因此,设计师要特别重视目前老人是位于哪个阶段?并理解老人进食的演变过程。目前按照饮食要求,可分为四大阶段:普通饮食、细碎饮食、半流质饮食、全流质饮食,其中也包含吞咽困难饮食等四大類阶段:

(1)普通饮食:提供老人所需的热量及各种营养素,使其生理机能正常运作以维护身体健康的均衡饮食阶段。

(2)细碎饮食:提供有咀嚼困难老人,将固体食物经由剁碎、绞细等机械方式处理,调制成不需或稍加咀嚼即可吞咽饮食阶段。

(3)半流质饮食:提供无牙或咀嚼、吞咽稍有困难者的老人,将固体食物经由剁碎、绞细等机械方式处理,加入稀飯、面条,汤汁或饮料,调制成不需咀嚼即可吞咽的饮食阶段。

(4)全流质饮食:有咀嚼或吞咽困难的老人,在室温或体温下为液态的食物,且营养均衡的饮食阶段。

四、「食器」的相关研究

健康饮食除了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杨德苑探讨高龄饮食平衡食器有阴阳之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