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口日(7月11日)刚刚过去,我们来聊聊人口健康的问题。孕育健康的宝宝是每个准爸爸准妈妈的期盼,但在现实中总有些家庭期望落空——监测数据表明,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约为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约90万例。这意味着,平均不到30秒就有1名缺陷儿出生。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不仅是打破贫困代际传递的需要,更是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型成为人力资本强国、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
二孩时代如何迎战无“陷”挑战?
想要生个健康的宝宝,以下内容要记牢。
高龄是高危生娃要趁早
出生缺陷是指宝宝出生前,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发生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精神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导致出生缺陷的原因比较复杂,有遗传、环境、生物、化学、物理、药物等因素等。也可由各种因素交互作用或其他不明原因所致。
出生缺陷的高发人群包括:
1.孕妇年龄在35岁及以上;2.孕期营养缺乏,尤其是缺乏叶酸;3.有出生缺陷、自然流产等不良妊娠史的女性;4.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女性;5.有不良生活习惯的女性,如吸烟、喝酒、熬夜等;6.孕期使用药物;7.孕期接触射线、重金属、农药等有害物质;8.孕期病*感染。
在众多导致出生缺陷的因素中,女性年龄是一个独立的高危因素。有数据显示,当孕妇年龄由20岁增长至40岁时,其后代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概率从2%~3%骤增至30%。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为25岁~30岁。由于种种原因,现代女性的生育年龄普遍推迟,全面两孩*策落地以来,更多高龄女性(35岁及以上)加入二孩备孕大*。高龄女性生育面临更多孕育风险,主要原因是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卵子老化,导致卵母细胞质量改变、染色体分离错误,胚胎染色体异常几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因此,高龄女性发生胚胎染色体异常率、自然流产率和新生儿出生缺陷率都明显增高。
婚前、孕前、新生儿检查一个都不能少
降低出生缺陷率,提升人口素质迫在眉睫。因此,需要引起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