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的危害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如何正确添加婴儿辅食
TUhjnbcbe - 2021/5/3 12:43:00

婴儿辅食又称为固体食物、补充食品。辅食添加又称为食物转换。添加辅食过程是婴儿由纯乳喂养到普食的重要过渡和转折过程。这个过程让许多新手父母无措和无序。加之家人、亲戚、朋友等各种经验、信息和推荐让年轻的父母亲可能更加无所适从。

今天就给各位亲介绍一些婴儿辅食添加的科普知识:

添加辅食时间

1、建议6月龄开始添加辅食。

婴儿出生后头6个月建议纯母乳喂养,第6个月开始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添加补充食品。在宝宝满6月龄后添加辅食,可以预防胃肠道感染,而且不会对婴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2、特殊原因需要早期添加辅食,建议满4月龄。

在婴儿满4个月前开始添加辅食没有明确好处,但有潜在的害处,比如:可能引起误吸,或因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过多而增加肾脏负担及增加肥胖风险等。

3、太迟添加辅食有害处。

6月龄后,母乳或配方奶的营养就不能满足孩子的营养需求了。建议最迟在满7个月前开始添加辅食。太迟添加辅食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辅食添加的原则

1、从少到多:开始的食物量可能仅1勺,逐渐增多,用勺进食,逐渐代替1次乳量。

2、从一种到多种:如蔬菜的引入,应每种菜泥每日尝1~2次,直至3~5日婴儿习惯后再换另一种,以刺激味觉的发育。单一食物引入的方法可帮助了解婴儿是否出现食物过敏。

3、从细到粗:从泥状过渡到碎末状可帮助学习咀嚼,增加食物的能量密度。

4、从软到硬:随着婴儿年龄增长,其食物有一定硬度可促进孩子牙齿萌出和咀嚼功能形成。

5、注意进食技能培养:尽量让孩子主动参与进食,如7~9月龄孩子可抓食,1岁后可自己用勺进食,既可增加婴儿进食的兴趣,又有利于眼手动作协调和培养独立能力。

辅食添加后,辅食和奶量的比例

6-8m

9-12m

13-15m

16-23m

奶量

70%(ml以上)

60%(约ml)

50%(约ml)

40%(约ml)

辅食

30%

40%

50%

60%

辅食种类

1、6-8m:(半固体食物)铁强化谷物如米粉,米粉可以用母乳或配方奶调配;稀粥、烂面、肉糜、羹类、肝泥、菜泥、果泥等。当婴儿拒绝一种新添加的食物时,不要强制其食用,可以再尝试,有时婴儿需要经过10~15次的体验尝试后才会接受一种新的食物。

2、9-11m:(半固体、固体食物)这一年龄阶段是培养婴儿咀嚼功能的关键期,要吃粗糙一点的食物。稠粥、肉沫、菜沫、面条、馒头、小肉粒等。分开进食不同质地食物,如饭、菜分开,避免汤饭,有助于帮助婴儿学习咀嚼不同质地食物。

3、12-36m:烂饭、碎肉、块状水果等食物种类逐渐过渡到基本同成人。谷类~g/d、蔬菜~g/d、水果~g、肉类动物性食物50g/d,乳类至少ml/d。不强求幼儿吃所有食物,但需保证每一大类食物的摄入量,如不一定吃各种绿叶蔬菜,但需摄入至少1~2种蔬菜。为防止幼儿窒息,避免进食坚果,或颗粒状、易发生误吸的食物,如花生、玉米、葡萄、果冻等。

注意:喂养指南一般不建议在1岁以内的婴儿食物中添加糖、盐以及其他调味料;不建议给1岁以内婴儿喂果汁、蜂蜜;2岁以内的婴幼儿不建议喂哺低脂或脱脂牛奶。

参考文献:

1.《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0~3岁婴幼儿喂养建议(基层医师版)[J].中华儿科杂志,,54(12):-

2.王卫平等.儿科学(第8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59

审稿:刘芳编辑:石云张文柳

医院儿童保健门诊诊疗范围:

1)儿童早期发展:儿童健康体检,儿童营养及营养性疾病、喂养指导、饮食行为问题、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防治、缺铁性贫血防治、高危儿(早产儿/体弱儿)早期评估干预、儿童生长发育评估、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检测,食物过敏性疾病的防治等。

2)中医儿童保健:儿童中医体质辨识,按辩证因质施治。中医饮食调养指导,中医起居调护指导,摸腹、捏脊指导,小儿推拿、穴位贴敷、艾灸、穴位埋线、中药药浴、针灸、挑治等中医疗法,三九、三伏贴,中药防病香囊,安神药枕等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的中医保健方法。

3)儿童心理行为发育:语言发育迟缓、构音问题、注意缺陷-多动症、孤独症谱系症、精神发育迟缓、睡眠问题、情绪问题、抽动症、遗尿症、学习困难、咬指甲、吸吮手指、等行为异常等。

5)儿童生长发育偏离:矮小症、儿童性早熟、儿童肥胖症。

想知道更多儿童保健小知识请长按识别下图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正确添加婴儿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