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的危害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312314泌尿系统第二次周考答案
TUhjnbcbe - 2021/4/14 16:04:00
治白癜风兰州哪家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1、有关慢性肾炎,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发病与链球菌感染有明确关系

B、大部分与急性肾炎之间确定的因果关系

C、发病机制的起始因素为免疫介导性炎症

D、不同的病例其肾小球的病变是相同的

E、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中女性居多

C

2、急性肾炎水肿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B、肾内分泌前列腺素减少

C、肾小球超滤及滤过率下降

D、继发醛固酮分泌增多

E、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C

肾脏是排泄水、钠的主要器官。肾小球疾病时,由于水、钠排泄障碍,水、钠潴留而形成水肿。其中肾炎性水肿由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正常,造成“球管失衡”和肾小环滤过分数下降,因而水、钠排泄减少。急性肾炎的水肿机制是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3、成年人引起肾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疾病是

A、肾动脉狭窄

B、慢性肾盂肾炎

C、肾动脉硬化

D、急性肾小球肾炎

E、慢性肾小球肾炎

E

在肾脏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率最高,病理表现多样,病程发展速度取决于病理,其高血压的发生率达61%。故在成人肾性高血压中常见的疾病是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具有自愈性,也会有高血压,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好转。部分患者会转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久之出现肾性高血压。从发病率的角度看,慢性肾小球肾炎多见,故是最常见的原因。

4、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的慢性肾炎与感染后急性肾炎的主要鉴别点是

A、尿中出现红细胞的量多

B、血压中等度升高

C、出现明显的水肿

D、有氮质血症

E、潜伏期及补体C3

E

本题选E感染后急性肾炎有潜伏期及补体C3的变化特点。慢性肾炎则没有。急性肾小球肾炎根据有先驱感染史,浮肿、血尿、同时伴高血压和蛋白尿,诊断并不困难。急性期多有抗链球菌溶血素“O”效价增高,血清补体浓度下降,尿中FDP含量增高等更有助于诊断。血清补体浓度80-95%患者在起病后2周内可有血清总补体及C3降低,4周后开始复升,6-8周恢复到正常水平。

5、Ⅲ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伴有威胁生命的肺出血,首选

A、强化血浆置换治疗

B、利尿治疗

C、降压治疗

D、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

E、激素治疗

A

强化血浆置换疗法对于原发性小血管炎所致Ⅲ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作用迅速,肯定,应首选。

6、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强化血浆置换疗法,配合细胞*药物,累积量一般不超过

A、1g

B、2g

C、10g

D、6g

E、8g

E

环磷腺苷2—3mg/(kg.d),累积量一般不超过8g。

7、属于激素冲击治疗适应证的是

A、新月体肾炎

B、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D、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E、急性间质性肾炎

A

新月体肾炎可以用激素冲击疗法治疗。

8、急进性肾小球肾炎Ⅰ型患者血浓度常升高的抗体是

A、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B、抗核抗体

C、抗双链DNA抗体

D、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E、抗平滑肌抗体

A

本题选A。急进性肾小球肾炎I型:抗肾小球基底膜型RPGN,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沿肾小球基底膜呈线样沉积。抗核抗体(ANA)是一组将自身真核细胞的各种成分[脱氧核糖核蛋白(DNP)、DNA、可提取的核抗原(ENA)和RNA等]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能与所有动物的细胞核发生反应,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存在于胸水、关节滑膜液和尿液中。抗核抗体在多种自身免疫病中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95%~%)、类风湿性关节炎(RA,10%~20%)、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80%~%)、干燥综合症(SS,10%~40%)、全身性硬皮病(85%~90%)、狼疮性肝炎(95%~%)、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95%~%)等,但经皮质激素治疗后,阳性率可降低。抗双链DNA抗体又称为抗天然DNA抗体,是抗核抗体的一种类型,几乎所有红斑狼疮病人都有该抗体的升高。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CA)是指与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胞浆中溶酶体酶发生反应的抗体。当中性粒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胞浆中的α-颗粒释放蛋白酶-3、髓过氧化物酶物质及白细胞抗原生成,刺激机体而产生ANCA.抗平滑肌抗体(SMA),一种抗肌动蛋白抗体。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97%高滴度(>1:)阳性。偶见于感染性疾病(病*、原虫、支原体)、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SLE、RA、SSc、SS等)、炎性肠病、白塞病、心肌炎、急性肝炎、传单等。

9、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可继发哪型肾炎

A、急性肾炎

B、以急性肾炎起病的慢性肾炎

C、肾病综合征

D、急进型肾炎

E、以上都不是

D

急进性肾炎可见于下列疾病:1.感染性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后肾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败血症及其他感染后肾炎(如乙型肝炎、流行性感冒等)。2.系统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全身性血管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抗肾小球基膜抗体型、冷球蛋白血症(原发性和混合性)肾炎、恶性肿瘤、复发性多发性软骨炎。

10、下列肾脏病中哪种为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性肾炎

A、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炎

B、膜性病变为主的肾炎

C、肾小球病变为主的肾炎

D、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E、狼疮性肾炎

D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Ⅰ型RPGN为抗肾上球基底膜疾病,在GBM内出现IgG和C3的线状沉积,部分患者的抗GBM抗体与肺泡基底膜发生交叉反应,临床反复出现咯血,并有肾功能改变,此类病例称为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11、最常出现ANCA(中性粒细胞质抗体)阳性的肾病是

A、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B、急性肾小球肾炎

C、狼疮肾炎

D、急性间质性肾炎

E、急性肾小管坏死

A

最常出现ANCA(中性粒细胞质抗体)阳性的肾病是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1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的病理改变为

A、弥漫内皮系膜细胞增生性改变

B、肾小球,上皮下驼峰样沉积物

C、IgG沉积

D、肾小囊有大量新月体形成

E、可见自细胞浸润

D

此题选D。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症、肾功能急剧恶化、多早期出现少尿性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临床特征。病理类型为新月体肾小球肾炎。这是因为:光镜下通常以广泛(50%)的肾小球囊腔内有大新月体形成(占据肾小球囊腔50%以上)为主要特征,病变早期为细胞新月体,后期为纤维新月体。

13、急性肾小球肾炎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相似之处为

A、中度贫血

B、预后不佳

C、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

D、肾功能急剧恶化

E、早期出现急性肾衰竭

C

本题选C。急性肾小球肾炎:于链球菌感染后1~3周发生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甚至少尿及氮质血症等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伴血清C3下降,病情于发病8周内逐渐减轻至完全恢复正常者,即可诊断为急性肾炎。其特点为急性起病,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病理类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本病治疗以休息及对症治疗为主,急性肾衰竭病例应予透析,不宜应用激素及细胞*药物。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起病过程与急性肾小球肾炎相似,但除急性肾炎综合征外,常早期出现少尿、无尿及肾功能急剧恶化为特征。病理类型为新月体肾小球肾炎。治疗以针对急性免疫介导性炎症病变的强化治疗(强化血浆置换疗法、甲泼尼龙冲击伴环磷酰胺治疗)以及对症治疗为主。本题主要考虑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4、急进性肾炎与急性肾炎的最主要鉴别点为

A、蛋白尿及血尿的严重程度

B、有无高血压及心脏并发症

C、水肿的严重程度

D、肾功能下降的速度及严重程度

E、有无前驱链球菌感染的证据

D

这道题选D。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除急性肾炎综合征外,常以早期出现少尿、无尿及肾功能急剧恶化为特征。重症急性肾炎呈现急性肾衰竭者与该病相鉴别困难时,应及时做肾活检以明确诊断。临床上出现急性肾炎综合征伴急性肾衰竭应怀疑到本病,但本病的确诊需依靠病理诊断,本病的病理改变特征为肾小囊内细胞增生、纤维蛋白沉积,又名新月体性肾炎,我国目前采用的新月体性肾炎的诊断标准为肾穿刺标本中50%以上的肾小球有大新月体(新月体占肾小囊面积50%以上)形成。

15、急性肾炎2周,血压/90mmHg,尿红细胞散在满视野。首先选用

A、休息对症治疗

B、强地松

C、环磷酰胺

D、氮芥

E、消炎痛

A

急性肾炎首选休息对症治疗。

16、急性肾炎临床表现中消失或恢复正常最慢是

A、高血压

B、水肿

C、血尿及微量蛋白尿

D、补体C3

E、管型尿

C

血尿及微量蛋白尿是急性肾炎临床表现中消失或恢复正常最慢的。

17、急性肾炎,浮肿,高血压,并发左心衰竭,肾功能不全时应选

A噻嗪类利尿药

B氨苯蝶啶

C渗透性

D利尿合剂

E速尿

E

这道题选E。在急性肾炎中最常用的是速尿,肾功能不全时噻嗪类利尿药无效,氨苯蝶啶属于保钾利尿剂,不建议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使用,渗透性利尿剂如甘露醇在肾功能不全时候,加重肾损伤,不建议使用,利尿合剂在肾炎中使用的比较少。

18、急性肾炎尿量甚少时哪种利尿剂慎用或不用

A、双氢克尿噻

B、速尿

C、安体舒通

D、利尿酸钠

E、利尿合剂

C

肾功能不全为安体舒通的禁忌症,一般的话急性肾炎是不可以应用的。

19、急性肾炎饮食中不限制食盐摄入的时机是

A、症状消失,血沉正常

B、水肿消退,血压正常

C、水肿消退,肉眼血尿的消失

D、镜下血尿消失

E、血清补体恢复正常

B

对于急性肾炎的患者,如果水肿明显及血压高者应限制饮食中水、钠摄入,而且钠摄入过多的摄入主要是影响钠潴留,引起水肿和血压增高,而且钠的摄入不影响蛋白和血尿,所以正确答案是B。

20、临床表现与急性肾小球肾炎不符合的是

A、链球菌感染后2周出现血尿、蛋白尿

B、病程中出现C3下降

C、高血压持续2个月以上

D、可并发心力衰竭

E、部分患者可有AS0水平升高

C

考虑是C。急性肾小球肾炎时,高血压一般在水肿消失后恢复正常。水肿一般持续1-2周。

21、急性肾炎2周。血压/mmHg,尿红细胞散在满视野。首先选用

A、降压对症治疗

B、抗炎治疗应用抗菌药物

C、应用止血药物治疗

D、强地松

E、中药治疗

A

本题选A。急性肾小球肾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感染灶治疗;对症治疗(降压);透析治疗。题干血压太高,故应先降压,再对症治疗。

22、急进性肾炎,不同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

A、链球菌感染后4天内发病

B、以肉眼血尿为主

C、有显著高血压及心、脑并发症

D、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反应不好

E、进行性肾功能不全

E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肾功能急剧恶化、多在早期出现少尿性急性肾衰竭为临床特征。

23、贫血出现最早的是

A、微小病变病

B、膜性肾病

C、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D、系膜增生件肾炎

E、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

E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损害、高血压及贫血出现早,病情多持续进展。

24、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见病因是

A、甲型肝炎病*感染

B、乙型肝炎病*感染

C、葡萄球菌感染

D、β溶血性链球菌A组12型

E、乙族甲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D

本题选D。急性肾小球肾炎多是急性链球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多为β-溶血性链球菌A组12型感染后所致。

25、下列哪项对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最有价值

A、血沉增快

B、抗“0”增高

C、尿沉渣可见红细胞管型

D、血清C3下降

E、蛋白尿

C

本题选C。尿沉渣可见红细胞管型提示为红细胞来源于受损的肾单位。急性肾小球肾炎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为特点。

26、患者,女,31岁,因水肿伴少尿入院;查体:BP/mmHg,双下肢水肿。尿抗GBM抗体阳性。肾活检病理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其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

A、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体液免疫反应

B、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引起的体液免疫反应

C、高血压、蛋白尿、高血脂等非免疫因素

D、细胞免疫

E、遗传因素

B

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引起的体液免疫为I型—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型;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体液免疫反应机制为Ⅱ型——免疫复合物型,血中存在CIC。

27、目前认为多数人类肾小球疾病的始发机制是

A、遗传

B、是细菌感染

C、免疫机制

D、免疫缺陷

E、是肾小球损伤

C

目前认为多数人类肾小球疾病的始发机制是免疫机制。

28、下列哪项是加剧肾小球硬化的主要因素

A、三高现象

B、中性粒细胞

C、血小板

D、补体

E、内皮细胞

A

本题选A。大多认为肾小球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或基底膜损伤导致小球系膜组织超负荷摄取大分子物质造成肾小球硬化。人类近髓肾单位胚胎发生早、体积大,有较高的滤过率,毛细血管内高压、高滤过最终导致结构损害,本病近髓肾单位损害出现早且严重。可由于节段性肾小球上皮细胞损害,使基底膜上阴离子电学屏障受损,慢性蛋白尿超负荷,持续高滤过、高灌注终将导致肾小球硬化。

29、最终导致肾小球损伤并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主要是

A、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及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B、细胞免疫

C、免疫反应激活炎症细胞使之释放炎症介质致肾损害

D、凝血及纤溶系统因子及细胞粘附分子

E、肾小球固有细胞在特定条件下有致损伤作用

C

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内沉积本身不直接引起肾小球损伤。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原位形成或通过血液循环沉积在肾小球后,可激活各种炎症介质系统,引起肾小球损伤。即免疫反应激活炎症细胞使之释放炎症介质致肾损害。肾小球损伤主要的介质系统包括补体系统、炎性细胞如中性白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以及凝血系统。

30、肾小球疾病出现大量蛋白尿的主要原因是

A、肾小球内皮窗孔径增大

B、肾小球基膜结构的改变

C、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裂隙增宽

D、电荷屏障遭到破坏

E、肾小球血流量增大

D

肾小球疾病出现大量蛋白尿的主要原因为电荷屏障遭到破坏。

31、原发性肾小球病的临床分型不包括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C、慢性肾小球肾炎

D、肾病综合征

E、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E

原发性肾小球病的临床分型1.急性肾小球肾炎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3.慢性肾小球肾炎4.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隐匿性肾小球肾炎)5.肾病综合征。

32、肾小球的病理分型不包括

A、肾病综合征

B、轻微肾小球病变

C、增生性肾炎

D、局灶性节段性病变

E、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A

依据WH年制定的肾小球病病理学分类标准,可分为:①轻微性肾小球病变;②局灶性节段性病变;③弥漫性肾小球肾炎,其中又分为膜性肾病、增生性肾炎和硬化性肾小球肾炎;④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不包括肾病综合征。

33、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不包括

A、轻微肾小球病变

B、局灶性节段性病变

C、肾病综合征

D、膜性肾病

E、增生性肾炎

C

依据WH年制定的肾小球病病理学分类标准,可分为:①轻微性肾小球病变;②局灶性节段性病变;③弥漫性肾小球肾炎,其中又分为膜性肾病、增生性肾炎和硬化性肾小球肾炎;④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不包括肾病综合征。

34、慢性肾炎合并高血压尿*症,同时有水肿,下列药物先应用

A、双氢克尿噻与氨苯蝶啶

B、甘露醇

C、双氢克尿噻

D、速尿

E、利尿合剂

D

慢性肾炎常有钠水潴留引起容量依赖性高血压,可选强利尿剂。

35、慢性肾炎高血压的治疗哪项是错误的

A、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尿蛋白≥1g/d;血压控制在/75mmHg以下;尿蛋白1g/d,血压可放宽到/80mmHg以下

B、选择延缓肾功能恶化具有肾保护作用的降压药

C、限盐3g/d,有钠水潴留可选用噻嗪类利尿药

D、可用钙拮抗药

E、甘露醇静脉滴注

E

甘露醇在医药上是良好的利尿剂,降低颅内压、眼内压及治疗肾药、脱水剂、食糖代用品、也用作药片的赋形剂及固体、液体的稀释剂。甘露醇注射液作为高渗透降压药,是临床抢救特别是脑部疾患抢救常用的一种药物,具有降低颅内压药物所要求的降压快、疗效准确的特点。对慢性肾炎造成的高血压,效果不明确。

36、慢性肾炎患者,近2年经常出现双下肢水肿,一直服用潘生丁及氢氯噻嗪。近一周感觉腰痛,乏力,双下肢无力。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

A、肾盂肾炎

B、低钾血症

C、肾功能严重减退

D、潘生丁中*

E、氢氯噻嗪中*

B

氢氯噻嗪为排钾利尿药,长期服用可引起低钾血症。

37、哪种利尿剂可引起酸血症

A、双氡克尿噻

B、氨苯蝶啶

C、速尿

D、乙酰唑胺(Diamox)

E、甘露醇

D

乙酰唑胺使用注意事项:(1)长期应用需同时加服钾盐,以防血钾过低。(2)长期应用可发生代谢性酸中*(高氯血症性酸中*)。(3)肝昏迷、肾功能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严重减退、代谢性酸中*以及伴有低钾血症的水肿病人不宜用,亦不宜用于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4)严重不良反应为粒细胞缺乏症(系过敏反应),以及由于代谢性酸血症降低尿中枸橼酸盐的排出和碳酸钙沉淀所致的尿结石,故有尿结石病史者不宜应用。(5)可引起肾脏并发症,如肾绞痛、结石症、磺胺尿结晶、肾病综合征等。为预防其发生,除按磺胺类药物预防原则外,尚须加服钾盐、镁盐等。高钙尿患者进低钙饮食。(6)应避免应用钙、碘及广谱抗生素等可增强碳酸酐酶活性的药物。(7)常见不良反应有困倦、面部和四肢麻木感。(8)本品主要用于治疗青光眼,少作利尿药应用。

38、慢性肾炎治疗的主要目的

A、消除蛋白尿

B、消除血尿

C、控制感染

D、应用血小板解聚药

E、防止或延缓肾功衰竭

E

慢性肾炎的治疗目标应是:消除蛋白尿和血尿,改善临床症状,维持与保护肾功能。

39、治疗肾炎水肿时,下列哪一项利尿措施不宜应用

A、双氢克尿噻

B、速尿

C、低分子右旋糖酐

D、利尿合剂

E、氨苯蝶啶

C

低分子右旋糖酐的作用是扩张血容量,不宜应用于利尿治疗。

40、为了减缓肾小球硬化的发生,临床上主要注意

A、低盐饮食、适量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B、适当的休息

C、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D、服用利尿药物

E、高蛋白高脂肪饮食

A

本题选A。营养治疗是慢性肾衰竭治疗的基础,营养治疗不仅能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营养不良,减轻微炎症状态,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有效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营养治疗的核心是低蛋白饮食。蛋白质摄入量宜根据GFR作适当调整,GFR为10-20ml/min者,每日0.6g/(kg?d),大于20ml/min者,可加5g,小于5ml/min者,仅能每日用约20g。其中60%以上的蛋白必须是富含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即高生物价优质蛋白。如鸡蛋,鱼,瘦肉等。肾衰的治疗中多数患者要限盐(和低盐不同),每天3-5g。如不限盐可加重水钠潴留,水肿,同时加重肾单位的负担。

41、男性,25岁,近年夜尿增多,偶有水肿。BP/mmHg,Hb60g/L,尿蛋白(+),RBC0~1个/HP,WBC0~1个/HP,颗粒管型1~2个/HP,肌酐清除率降低,应诊断为

A、急性肾炎

B、急进性肾炎

C、隐匿性肾炎

D、慢性肾炎

E、高血压病肾动脉硬化

D

根据题干描述,应首选考虑慢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典型病例诊断不难,具有蛋白尿、血尿(相差显微镜检多见多形态改变的红细胞)、高血压、水肿、肾功能不全等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病程持续1年以上,除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引起者,应考虑本病。

42、男性,23岁,2年来化验发现尿蛋白持续为(+)~(++),每当上呼吸道感染或劳累后,尿蛋白可增至(+++),2天前感冒。尿红细胞5~10个/HP,其诊断最可能为

A、急性肾炎

B、隐匿性肾炎

C、慢性肾炎

D、慢性肾盂肾炎

E、肾病综合

C

本题选C。题中问最可能的诊断,考虑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病程超过1年,或隐匿起病,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或肾性高血压的肾小球肾炎。

43、25岁患者,近日腰痛,双下肢出现凹陷性水肿,尿常规检查尿蛋白(+++),红细胞0~1/HP,血浆蛋白降低。白蛋白30g/L。胆固醇正常,血肌酐μmol/L,应诊断为

A、慢性肾炎

B、肾病综合征

C、急性肾炎

D、隐匿性肾炎

E、以上都不是

A

中青年患者,起病缓慢、隐袭,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

44、慢性肾炎5年,近年出现衰弱,无力尿少,浮肿较前加重,并有轻度贫血。血压/mmHg,在下列检查中应首选哪一项

A、尿浓缩试验

B、PSP排泄试验

C、肌酐清除率

D、血尿氮浓度

E、血肌酐浓度

E

本题选E此题中目前要判断患者的肾功能,血肌酐,一般认为是内生血肌酐,内生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在肌肉中,肌酸主要通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缓地形成肌酐,再释放到血液中,随尿排泄。因此血肌酐与体内肌肉总量关系密切,不易受饮食影向。肌酐是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球滤过,在肾小管内很少吸收,每日体内产生的肌酐,几乎全部随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响。临床上检测血肌酐是常用的了解肾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此题问的是首选,那么应该是考虑血肌酐。在检测肾功能后为了明确的分歧应该进行内生肌酐清除率检查。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消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临床意义:

⑴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参考值的80%以下者,则表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

⑵内生肌酐清除率低至50~70ml/min,为肾功能轻微损害。

⑶内生肌酐清除率31~50ml/min,为中度损害。

⑷内生肌酐清除率30ml/min以下,为重度损害。

⑸内生肌酐清除率低至11~20ml/min,为早期肾功能不全。

⑹内生肌酐清除率低至6~10ml/min,为晚期肾功能不全。

⑺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5ml/min,为肾功能不全终末期

45、当代肾脏病学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是什么

A、肾脏功能检查

B、肾脏B型超声检查

C、血肌酐清除率检查

D、肾脏静脉造影

E、肾活检病理检查

E

肾活检病理检查是对肾病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

46、肾病综合征出现大量蛋白尿其主要机制是

A、肾小球滤过膜内皮窗孔径异常过大

B、肾小球滤过膜电荷屏障受损

C、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裂隙增大

D、肾血流量增加

E、肾静脉同流障碍

B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具有分子屏障及电荷屏障作用,这些屏障作用受损致使原尿中蛋白含量增多。

47、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的主要原因是

A、肾小管重吸收蛋白不足

B、肝脏合成白蛋白不足

C、血浆蛋白分解代谢增强

D、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大,量的清蛋白(白蛋白)从尿中丢失

E、蛋白质摄入不足

D

大量蛋白尿造成低蛋白血症。

48、肾病综合征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

A、24小时尿蛋白3.5g,血浆清蛋白30g/L

B、血浆白蛋白30g/L,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升高

C、24小时尿蛋白3.5g,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D、24小时尿蛋白3.5g,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升高

E、血胆固醇及甘油二三酯升高,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A

对于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尿蛋白3.5g/d(一日蛋白定量大于3.5g);2、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新标准为低于25g/L;3、水肿(看颜面及双下肢足背径前);4、血脂升高。其中1、2、两项为诊断所必需。

49、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出现大量蛋白尿的主要的机制是

A、肾小球滤过孔增大

B、肾小球基膜糖蛋白成分变化,负电荷消失

C、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裂隙增大

D、肾血流量增加

E、肾静脉叫流障碍

B

本题选择B。肾病综合综患者因肾小球滤过膜正常驻机构电荷屏障和分子屏障功能发生障碍,肾小球对血浆中蛋白质的通透性增加,当原尿中蛋白含量超过了近端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大量的蛋白就从尿中丢失了。同时体内蛋白分解增大,而消化道粘膜水肿,食欲下降,使得蛋白摄入不足,就更加重了低蛋白血症。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出现大量蛋白尿,需要考虑肾病综合症,而肾病综合征是选择性蛋白尿,当病变较轻,肾小球基膜糖蛋白成分变化,负电荷消失,则仅有白蛋白滤过增多,称为选择性蛋白尿。

50、能引起肾病综合征的疾病是

A、隐匿性肾炎

B、间质性肾炎

C、急性肾盂肾炎

D、慢性肾盂肾炎

E、狼疮性肾炎

E

好发于青少年和中年妇女,可引起肾病综合征。

51、老年人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疾病是

A、乙肝病*相关性肾炎

B、狼疮性紫癜肾炎

C、过敏性紫癜肾炎

D、轻链沉积病

E、糖尿病肾病

E

糖尿病肾病好发于中老年,常见于病程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

52、慢性肾炎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鉴别点是

A、高血压程度

B、血尿程度

C、肾功能程度

D、水肿程度

E、既往过敏性紫癜史

E

两者都有肾损害,但不同的是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有其它脏器血管损害的表现,既往有过敏性紫癜史是关键。过敏性紫癜属于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可能与血管的自体免疫损伤有关。临床特点除紫癜外,常有皮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炎、腹痛及肾炎等症状。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者占20%~90%,是一种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30%~70%患者有一过性血尿,肾脏活检则几乎每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病变。约30%患者有较明显的临床肾炎表现,常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男女之比为2:1,多数呈良性、自限性过程,少数迁延数月、数年,50%病人反复发作。

53、男性,18岁,诊断肾病综合征,应用激素治疗无效,改用环磷酰胺治疗,总量不超过

A、4~6g

B、6~8g

C、8~12g

D、12~14g

E、16g

B

环磷酰胺治疗,总量不超过6~8g为宜。

54、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最主要的治疗是

A、正常量优质蛋白低盐饮食

B、卧床休息

C、糖皮质激素

D、利尿剂

E、非激素类免疫抑制剂

C

90%微小病变型肾病对糖皮质激素敏感。

55、对激素治疗最为敏感的是

A、微小病变型

B、膜性肾病

C、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D、系膜增生性肾炎

E、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

A

微小病变性肾病又称类脂性肾病,是导致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疾病之一。约占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75%,约占8岁以下儿童肾病综合征的70%~80%。在成人中也不少见,占16岁以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人的15%~20.激素治疗常规剂量儿童为每日强的松60mg/m2,成人强的松40~60mg/日,然后在4~6个月内逐渐减量。90%的儿童在4周内有效,90%的成人在8周内有效。如治疗后仍有大量蛋白尿,应加用免疫抑制剂。

56、肾病综合征合并脑血栓者,治疗中作用肯定的药物是

A、阿司匹林

B、双嘧达莫

C、低分子肝素

D、低分子右旋糖酐

E、氯吡格雷

C

肝素为抗凝药,用于溶栓治疗。

57、哪一种疾病最适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A、慢性肾炎

B、急性肾炎

C、肾盂肾炎

D、肾静脉血栓形成

E、肾病综合征

E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主要为应用糖皮质激素。

58、某肾病综合征病人应用强地松1mg/(kg·d)治疗1周,临床医生判断,此病人对激素治疗有效,主要根据是

A、病人尿量明显增多,浮肿消退

B、病人食欲增加

C、病人尿中红细胞减少

D、血常规红细胞增加

E、血钾降低

A

这道题我们使用排除法,激素本身有引起低血钾,促进食欲,促进造血,红细胞释放的作用,因此排除,肾病综合症患者以尿蛋白排出增多,引起低蛋白血症,浮肿为发病基础,而不少以尿红细胞多少为发病基础,因此排除,如果治疗有效,尿蛋白排除减少,自然浮肿减退。

59、关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只要血肌酐不升高,应给予正常量优质蛋白饮食

B、限制食盐和水的摄入

C、免疫抑制剂与糖皮质激素可以合用

D、可应用抑制血小板凝集药物

E、因血浆胶体渗透压低,尿量虽少也不能用利尿剂

E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尿量虽少但是可以用利尿剂,故E错误。

60、IgA肾病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A、无症状的血尿蛋白尿

B、高血压同时伴血尿改变

C、多次查出IgA升高

D、起病前有感染及上呼吸道感染

E、肾活检免疫病理学检查

E

原发性IgA肾病(炎)是免疫病理的诊断名称,它以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可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肾组织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为特征。根据临床可初步诊断IgA肾病(炎),确诊必须做肾组织免疫病理检查。

61、某病人,周身高度水肿伴有腹腔积液。检查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3.5g,合并高脂血症。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其主要依据是

A、高度水肿伴腹腔积液

B、尿蛋白(+++)

C、高脂血症

D、24小时尿蛋白3.5g

E、血浆清蛋白30g/L

D

这道题选D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尿蛋白定量超过3.5g/d.2.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3.水肿。4.高脂血症。其中1、2两项为诊断所必需。1项目最重要,没有尿蛋白的大量丢失,就没有低蛋白血症。

62、不属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是

A、微小病变病

B、系膜增生性肾炎

C、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D、膜性肾病

E、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C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病理类型:微小病变型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63、男,20岁,发现血尿、蛋白尿3周,既往经常咽炎发作。查体:/85mmHg,下肢轻度水肿,血肌酐90μmol/L,尿蛋白定量1.25g/d,RBC5—10/高倍视野。患者诊断为

A、IgA肾病

B、膜性肾病

C、新月体肾炎

D、微小病变

E、膜增生性肾炎

A

IgA肾病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多见。起病前多有感染,常为上呼吸道感染,10%-15%患者呈现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尿量减少、轻度水中灯急性肾炎综合征的表现。

64、下列关于IgA肾病错误的说法是

A、多见于青少年

B、男性多见

C、起病前多有感染

D、主要病理类型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E、预后良好

E

10年和20年分别有10%--20%和20—40%的IgA肾病患者进入尿*症。

65、正常尿中偶见什么管型

A、透明管型

B、白细胞管型

C、红细胞管型

D、上皮细胞管型

E、蜡样管型

A

正常尿中偶见透明管型。

66、关于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红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性肾炎

B、白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性肾衰竭

C、脂肪管型,常见于肾盂肾炎

D、蜡样管型,常见于肾病综合征

E、上皮细胞管型,常见于慢件肾炎晚期

A

红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性肾炎。白细胞管型:常见于肾孟肾炎。透明管型:正常人中常见脂肪管型: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等。蜡样管型:常见于慢性肾炎晚期细颗粒管型大量出现见于肾小球肾炎等肾病变。粗颗粒管型出现提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及药物*性所致肾小管损害。

67、尿中出现蜡样管型见于

A、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型

B、慢性肾炎晚期

C、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D、间质性肾炎

E、肾肿瘤

B

红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性肾炎。白细胞管型:常见于肾孟肾炎。透明管型:正常人中常见脂肪管型: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等。蜡样管型:常见于慢性肾炎晚期细颗粒管型大量出现见于肾小球肾炎等肾病变。粗颗粒管型出现提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及药物*性所致肾小管损害。

68、男,18岁,晨练00米长跑后出现泡沫尿,实验室检查:尿蛋白(+)。休息一晚后复查,蛋白尿(—)。该蛋白尿最可能是

A、肾小管性蛋白尿

B、肾小球性蛋白尿

C、分泌性蛋白尿

D、组织性蛋白尿

E、功能性蛋白尿

E

功能性蛋白尿见于剧烈运动、发热、紧张等导致的一过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少年。

69、大量的蛋白尿说明是

A、肾小管对蛋白的回吸收障碍

B、肾小球滤过膜改变

C、组织性蛋白尿

D、溢出性蛋白尿

E、功能性蛋白尿

B

(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滤过膜正常电荷屏障和分子屏障功能发生障碍,肾小球对血浆中蛋白质的通透性增加,当原尿中蛋白含量超过了近端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大量的蛋白就从尿中丢失了。同时体内蛋白分解增大,而消化道粘膜水肿,食欲下降,使得蛋白摄入不足,就更加重了低蛋白血症。

70、尿中β2微球蛋白增多而血中β2微球蛋白不增高,此时出现的蛋白尿属于

A、肾小球性蛋白尿

B、溢出性蛋白尿

C、分泌性蛋白尿

D、肾小管性蛋白尿

E、组织性蛋白质

D

β2-微球蛋白产生于淋巴细胞,尿液中含量很少,因其分子量小,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肾小管几乎全部被重吸收并被完全降解。临床用于监测肾小管功能。由于炎症或中*引起的近曲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质的重吸收功能减退而出现以低分子量蛋白质为主的蛋白尿,称为肾小管性蛋白尿。

71、下列中哪项属于生理性蛋白尿

A、肾淤血产生的蛋白尿

B、肾动脉硬化引起的蛋白尿

C、体位性蛋白尿

D、凝溶性蛋白尿

E、血管内溶血引起的血红蛋白尿

C

体位性蛋白尿属于生理性蛋白尿。其余几项都不是。

72、根据蛋白尿的发生机制,尿蛋白可分为五类,下列哪一类是错误的

A、肾小球性蛋白尿

B、肾小管性蛋白尿

C、溢出性蛋白尿

D、组织性蛋白尿

E、假性蛋白尿

E

体位性蛋白尿属于生理性蛋白尿。其余几项都不是。

73、选择性蛋白尿的特点是以

A、溶菌酶为主

B、白蛋白为主

C、本-周蛋白为主

D、IgA为主

E、β2微球蛋白为主

B

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球病变较轻时,只有中小分子量的蛋白质(以白蛋白为主,并有少量的小分子蛋白)从尿中排出,而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A,IgG等)排出较少,此种蛋白尿称为选择性蛋白尿,半定量多在+++~++++,典型病种是肾病综合征。

74、根据血尿出血部位不同临床上血尿分为

A、功能性血尿

B、器质性血尿

C、肉眼血尿,镜下血尿

D、原发性血尿,继发性血尿

E、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

E

记忆题型。

75、临床上鉴别肾小球血尿及非肾小球性血尿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A、新鲜尿离心沉渣高倍镜检查

B、新鲜尿离心沉渣相差显微镜检查及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

C、新鲜尿离心沉渣显微镜检查

D、新鲜尿离心沉渣油镜检查

E、肉眼观察尿的颜色

B

相差显微镜是一种将光线通过透明标本细节时所产生的光程差(即相位差)转化为光强差的特种显微镜。光线通过比较透明的标本时,光的波长(颜色)和振幅(亮度)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因此,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未经染色的标本(如活的细胞)时,其形态和内部结构往往难以分辨。然而,由于细胞各部分的折射率和厚度的不同,光线通过这种标本时,直射光和衍射光的光程就会有差别。随着光程的增加或减少,加快或落后的光波的相位会发生改变(产生相位差)。光的相位差人的肉眼感觉不到,但相差显微镜能通过其特殊装置——环状光阑和相板,利用光的干涉现象,将光的相位差转变为人眼可以察觉的振幅差(明暗差),从而使原来透明的物体表现出明显的明暗差异,对比度增强,能比较清楚的观察到普通光学显微镜和暗视野显微镜下都看不到或看不清的活细胞及细胞内的某些细微结构。

76、对鉴别是否肾小球源性血尿最有意义的是

A、全程血尿

B、合并尿道刺激症

C、尿潜血阳性

D、肉眼血尿

E、变形红细胞血尿

E

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会变形破碎这是最有意义的鉴别方法。

77、在肾脏疾病中出现血尿的最常见原因是

A、多囊肾

B、肾结核

C、肾小球肾炎

D、肾血管病变

E、肾挫伤

C

引起血尿的原因很多,绝大多数由泌尿系本身疾病引起,其中以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为主。

78、区别血尿与血红蛋白尿的主要方法是

A、观察血尿颜色

B、做尿胆原测验

C、做尿潜血试验

D、做尿三杯试验

E、做尿沉渣镜检

E

血红蛋白尿和血尿通过尿沉渣镜检可以做出区别。血红蛋白尿:正常血浆中的血红蛋白低于50mg/L,而且与肝珠蛋白形成大分子化合物,不能从肾小球滤过。当发生血管内溶血,血红蛋白超越过肝珠蛋白的结合能力时,游离的血红蛋白就从肾小球滤出,形成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尿。在酸性尿中血红蛋白可氧化成为正铁血红蛋白、而呈棕色,如含量甚多则呈棕黑色酱油样外观。血红蛋白尿与血尿不同,离心沉淀后前者上清液仍为红色;血尿时离心后上清透明,镜检时不见红细胞或偶见溶解红细胞之碎屑,隐血试验强阳性。血尿:是指尿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时称为血尿。由于出血量的不同可呈淡红色去雾状、淡洗肉水样或鲜血样,甚至混有凝血块。每升尿内含血量超过1ml即可出现淡红色,自然数为肉眼血尿。洗肉水样外观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时。镜下血尿乃指尿液外观变化不明显,而离心沉淀后进行镜检查时能看到超过正常数量的红细胞。一般而言,凡每高倍镜视野均见3个以上红细胞时则可确定为镜下血尿。

79、关于血尿哪项是错误的

A、红细胞超过3个/高倍视野称为镜下血尿

B、几乎所有急性肾炎均有血尿

C、血尿见于肾血管畸形

D、运动性血尿是肾小球滤过膜暂时性变化引起

E、三杯试验第三杯含血尿表示病变在肾小球

E

第一杯尿和第二杯尿清晰,第三杯尿出现红细胞和脓细胞,排尿终末出现的血尿或脓尿,提示病变部位在膀胱底部、后尿道或前列腺部位,如前列腺炎、精囊炎等。

80、男性患者,起病一周前曾患上呼吸道感染,随后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水肿,尿少。查体:血压/mmHg,尿蛋白(++),尿沉渣:红细胞(++),Scrμmol/L。2周后少尿,BUN28mmol/L,Scrμmol/L,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C、高血压肾病

D、肾病综合征

E、慢性肾炎

B

起病为肾炎综合征,2周后病期无好转,反而肾功能进行性恶化,BUN、Scr明显升高,应考虑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81、中年患者,男性,起病一周前曾患“感冒”,遂后出现水肿、尿少等症入院。化验:Hb90g/L,尿蛋白(+++),尿RBC10-15/HP,血肌酐μmol/L,血尿素氮23mmol/L,B超示双肾增大。其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

A、肾病综合征

B、慢性肾小球肾炎

C、急性肾小球肾炎

D、急性肾盂肾炎

E、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E

患者有前驱呼吸道感染,起病较急,病情进展迅速。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多在早期出现少尿或无尿,进行性肾功能恶化并发展成尿*症,符合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

82、男性,15岁,少尿浮肿5天,咳嗽气短不能平卧1天,起病前2周曾有喉痛3天。BP/mmHg,端坐呼吸,两肺底有散在湿啰音,尿比重1.,尿蛋白(+++),红细胞30~90个/HP,血补体C3降低,诊断为

A、急性肾炎并左心功能不全

B、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C、高血压病并左心功能不全

D、急进性肾炎并左心功能不全

E、肾病综合征并左心功能不全

A

急进性肾炎的病理特征是新月体形成,早期出现少尿、无尿,进行性肾功能恶化并发展成尿*症,为其临床特征,本例不符合,故不选。急性肾炎:临床表现为突然起病的血尿,红细胞管型,轻度蛋白尿,时常伴有高血压,水肿和氮质血症为特征的综合征。起病前2周曾有喉痛3天,,与急性肾炎发病前2周会有上呼吸道感染(链球菌感染)象符合,而且血补体C3降低,进一步支持急性肾炎。

83、男性,20岁。反复咯血1周,进行性少尿5天入院,血压/mmHg,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满视野,入院后病情继续恶化,血压升高加重,后出现恶心呕吐,血尿素氮mmol/L,诊断应考虑为

A、流行性出血热

B、急性肾炎

C、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D、过敏性紫癜肾炎

E、急进型肾炎

E

本题选E急进型肾炎:无力、疲倦和发热是最明显的早期症状。恶心、食欲下降、呕吐、关节疼痛和腹痛也是常见的。大约50%的病人在肾衰竭开始前数月,就有类似流感的症状。这些病人因液体潴留出现浮肿(水肿)并且少尿。高血压不常见,如果肺受累(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病人咳血和呼吸困难。常常可见血尿,显微镜下也可见红细胞管型。血液检测发现贫血,有时候很严重,常有异常的白细胞增高。肾功能的血液检查表明某些有*代谢产物增加

84、25岁,女性突起浮肿,尿少,血尿即住院治疗,3周后进入昏迷,尿蛋白(+++),RBC10~15个/HP,WBC1~3个/HP,颗粒管型1~3个/HP,BUN25mmol/L,肾活检大量新月体形成,诊断为

A、急性肾炎

B、急进性肾炎

C、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D、肾病综合征

E、急性肾盂肾炎

B

肾活检大量新月体形成是可以确诊急进性肾炎的病理表现。

85、患者,年轻女性,头痛、恶心、呕吐伴水肿3天入院,患者2周前曾发热、咽痛。查体:P次/分,BP/mmHg,视乳头水肿,双肺无异常。Hbg/L。尿常规:蛋白(++),RBC30~50/HP,尿比重1.,血尿素氮9.4mmol/L,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肾小球肾炎并严重循环充血

B、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C、急性肾小球肾炎并高血压脑病

D、急性肾小球肾炎并急性肾功能不全

E、急性肾小球肾炎

C

患者有蛋白尿,血尿,而血压,血红蛋白正常,,故考虑急性肾炎突然剧烈头痛,全身抽搐意识不清,数分钟后清醒。BP/mmHg需要考虑高血压脑病。高血压脑病:发病常先有血压突然升高、头痛、恶心、烦燥不安等症状,然后发生剧烈头痛、呕吐、心动过缓(个别亦可心动过快)、脉搏有力、呼吸困难、视力障碍、黑蒙、抽搐、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86、男性,30岁,颜面浮肿3天,无力,尿ml/24h,血压/80mmHg,血红蛋白g/L,尿蛋白(+++),红细胞20~40个/HP,颗粒管型0~2个/HP,可能性最大的诊断是

A、隐匿性肾炎

B、急进性肾炎

C、急性肾炎

D、慢性肾炎

E、肾盂肾炎

C

患者有大量蛋白尿,血尿,而血压,血红蛋白正常,因此不考虑ADE,而B会短期内出现肾功能衰竭,但题干没有明确提示,不考虑,患者主要表现以蛋白尿,水肿,血尿为突出表现,故考虑急性肾炎。

87、男性,18岁,3周前咽痛,近1周面部浮肿尿少,尿蛋白(++),尿红细胞10~20/HP,红细胞管型0~1/HP,颗粒管型0~1个/HP,诊断

A、急性肾盂肾炎

B、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C、急性肾炎

D、隐匿性肾炎

E、急性前列腺炎

C

3周前咽痛,提示有链球菌感染的诱因,题干显示患者有蛋白尿,血尿(尿常规蛋白(++),可见红细胞管型),因此考虑急性肾炎。

88、男性,15岁,3周前微热,咽痛,1周来眼睑轻度浮肿,1天前突然剧烈头痛,全身抽搐,意识不清,数分钟后清醒。BP/mmHg,尿常规蛋白(++),可见红细胞管型,最可能的诊断是

A、高血压合并高血压脑病

B、慢性肾炎

C、颅内占位性病变

D、高血压病

E、急性肾炎并发高血压脑病

E

3周前微热,咽痛,提示有链球菌感染的诱因,题干显示患者有蛋白尿,血尿(尿常规蛋白(++),可见红细胞管型),因此考虑急性肾炎。突然剧烈头痛,全身抽搐意识不清,数分钟后清醒。BP/mmHg需要考虑高血压脑病。高血压脑病:发病常先有血压突然升高、头痛、恶心、烦燥不安等症状,然后发生剧烈头痛、呕吐、心动过缓(个别亦可心动过快)、脉搏有力、呼吸困难、视力障碍、黑蒙、抽搐、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89、患者,女性,37岁,近3年来反复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多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间歇期尿RBC3~5个/HP,无水肿及高血压,无肾脏病家族史。该患者血尿最可能的原因是

A、肾小球肾炎

B、尿路感染

C、泌尿系结核

D、前列腺炎

E、尿路结石

A

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肉眼血尿,提示为急性肾小球肾炎。

90、女性,42岁,肉眼血尿伴水肿一周,起病前曾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BP/95mmHg,尿红细胞满视野,尿蛋白4.3/d,血Crμmol/L,Alb28g/L,补体C3下降,尿量0ml/d。最佳的处理措施是

A、足量激素治疗

B、休息及对症处理

C、青霉素治疗

D、激素联合细胞*药物治疗

E、尽早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

B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化验检查可以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其主要的治疗措施为休息及对症治疗。

91、年轻女性患者,反复腰酸伴间歇血尿半年。查体:BP/72mmHg,咽红,扁桃体Ⅱ度肿大,肾区无叩击痛,下肢无水肿。尿常规:RBC20~40/HP,WBC0~2/HP,尿蛋白(-),应考虑的诊断是

A、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

B、慢性肾盂肾炎

C、急性肾盂肾炎

D、慢性肾炎

E、隐匿性肾炎

E

隐匿型肾小球肾炎,也称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患者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而仅表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和(或)蛋白尿的一组肾小球病。

92、女,47岁。慢性肾炎病史多年,近2年经常出现双下肢水肿,一直服双嘧达莫(潘生丁)及氢氯噻嗪治疗。近1周感觉腹胀,双下肢无力。首先考虑的是

A、肾功能严重减退

B、低钾血症

C、高血压

D、酸中*

E、药物中*

B

患者口服氢氯噻嗪2年,目前腹胀,双下肢无力,考虑为低钾。

93、肾病综合征患者高度浮肿,尿量~ml/d,持续2周,尿蛋白(++++),血浆白蛋白20g/L,肌酐清除率为ml/min,本患者的治疗主要是

A、速尿

B、消炎药

C、输血浆或清蛋白

D、肾上腺皮质激素

E、血液透析

D

患者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浮肿,低蛋白,考虑肾病综合征,患者少尿主要是由于组织水肿引起的,而不是肾功能衰竭,因此不需要透析。引起肾病综合征的原发疾病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用于肾脏疾病,主要是其抗炎作用。它能减轻急性炎症时的渗出,稳定溶酶体膜,减少纤维蛋白的沉着,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减少尿蛋白漏出;此外,尚可抑制慢性炎症中的增生反应,降低成纤维细胞活性,减轻组织修复所致的纤维化。糖皮质激素对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病理类型,一般认为只有微小病变肾病的疗效最为肯定。

94、男性,24岁,1年前诊断肾病综合征,应用激素治疗4周,尿蛋白转阴后减量,治疗共8周,停药已半年,近1个月来又出现浮肿,尿蛋白(+++),应首选应用

A、强地松1mg/kg

B、甲基强地松龙,冲击治疗

C、环磷酰胺

D、消炎痛治疗

E、雷公藤治疗

B

水肿严重、有肝功能损害或泼尼松疗效不佳时,可更换甲泼尼松龙。患者有水肿,且为泼尼松龙治疗后复发,故选B合适。皮质激素的冲击疗法是采用短期内,大剂量应用激素迅速控制病情恶化的一种静脉给药方法。冲击疗法多应用甲基强的松龙1g,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3日,然后mg/日强的松口服3~4周内递减至维持量,必要时可2周后重复一疗程。

95、患者,男,27岁,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初次常规治疗每日用泼尼松60mg,6周后尿蛋白仍为(+),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A、将泼尼松加量到80mg/d

B、改为地塞米松

C、改用环磷酰胺

D、用原量继续观察

E、减少泼尼松量到40mg/d,加用免疫抑制剂

D

糖皮质激素应用原则为起始足量泼尼松1mg/kg,口服8周,必要时可延长至12周。缓慢减药,长期维持

96、15岁,男性,全身高度浮肿,尿蛋白(++++),管型少许,血浆白蛋白15g/L,血胆固醇10mmol/L,用强地松60mg/d治疗1周,病情无好转,此时应采用下列哪项措施

A、停用强地松

B、使用地塞米松

C、继续用强地松原剂量

D、加用ACTH

E、加用环磷酰胺

C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糖皮质激素和细胞*类药物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主要药物,原则上根据肾活检病理结果选择治疗药物及疗程。用药的期本原则是:起始剂量要足,疗程要足够长,减药要慢,小剂量维持治疗。这个原则是经历了长期的临床实验及临床治疗疗效评价验证过的。过早停药可使肾小球进一步遭受机体免疫系统的损害。

97、肾病综合征患者,病理显示膜性肾病。治疗过程中突然出现双侧肾区疼痛,尿量减少。低热,蛋白尿显著增多伴肉眼血尿,下肢水肿加重,肾功能较前稍有减退。B超示双肾大小较前有所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伴发肾石症

B、泌尿系结核病

C、伴发泌尿系肿瘤

D、肾静脉血栓形成

E、原有膜性肾病加重

D

由于血液浓缩及高脂血症造成血液黏度增加,某些蛋白质从尿中丢失,肝代偿合成增多,引起机体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失衡,血小板功能亢进,应用利尿剂及糖皮质激素等因素使肾病综合征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其中以肾静脉血栓最常见。

98、男性,25岁,肾病综合征,血压/70mmHg,尿蛋白(+++),尿红细胞2~4个/HP。应用激素治疗2周突然出现发热及右下肢剧烈疼痛这时要考虑

A、全身感染

B、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C、淋巴管炎

D、股骨头坏死

E、下肢静脉栓塞

B

肾病综合征患者因多种因素,如经尿丢失大量抗凝物质、高脂血症、血液浓缩、利尿剂和激素的使用、血小板功能亢进,进一步加重高凝状态。患者可发生静脉或动脉的血栓形成或栓塞,其中肾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此时患者可有肾区疼痛,肾脏因淤血而肿大,肾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患者因尿中丢失大量蛋白,引起低蛋白血症,以致肝脏合成α2球蛋白增加,血液中α2巨球蛋及α2纤溶抑制物增多,而使纤溶处于迟缓状态。同时糖皮质激素也可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99、男性,35岁。因蛋白尿待查入院,24小时尿蛋白定量3.8g,血白蛋白30g/L。肾活检示: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该患者最不易出现的并发症

A、感染

B、肾静脉血栓形成

C、急性肾衰竭

D、脑卒中

E、蛋白营养不良

C

患者存在1.大量蛋白尿>3.5g/d;2.低白蛋白血症<30g/L;且病理检查为:系膜增生性肾炎,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常见并发症:感染,血栓、栓塞,急性肾衰竭,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一般说来,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预后好。不易进展为急性肾衰竭。

、男性,18岁,浮肿,尿蛋白(+++),应用激素治疗中突然出现右下肢疼痛,最可能的原因是

A、右下肢静脉炎

B、右下肢血栓形成

C、肾性骨病

D、动脉栓塞

E、高尿酸血症-痛风

B

患者大量蛋白尿,用激素治疗,需要考虑肾病综合征。应用糖皮质激素或雌激素等会使血液出现高凝的状态,进而形成下肢血栓,导致末梢循环供血不足,引起下肢疼痛。肾病综合征患者发生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并非少见。大量利尿和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可致血容量不足,有关凝血及纤溶因子的丢失及高脂血症等均为不利因素,当血浆白蛋白低于20g/L时提示有高凝状态,应给予抗凝治。

、患者,女性,38岁,因肾病综合征入院治疗,肾穿活检病理为:微小病变型。即予泼尼松60mg/日口服,症状有所控制。治疗3周后,又出现大量蛋白尿,双下肢水肿加重,肾功能减退。首先应考虑可能出现了下列哪种并发症

A、感染

B、糖皮质激素冲击

C、加用细胞*药物

D、肾静脉血栓形成

E、急性肾衰竭

A

感染时肾病综合征最常见并发症。

、某肾综患者,近两日感右侧腰部隐痛,尿色偏深,无明显尿频、尿急、尿痛。试验室检查:RBC20-40/HP,WBC0-2/HP,低蛋白血症,B超:双肾、输尿管未见异常。首先考虑的合并症是

A、急性肾盂肾炎

B、肾肿瘤

C、肾结核

D、肾静脉血栓形成

E、隐匿性肾炎

D

肾病综合征时血液浓缩及高脂血症造成血液黏度增加,某些蛋白质从尿中丢失,肝代偿合成增多,引起机体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失衡,血小板功能亢进,容易形成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引起腰部隐痛,尿中RBC含量高。

、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循环衰竭

B、肾功能不全

C、感染

D、静脉血栓形成

E、蛋白及脂肪代谢紊乱

C

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感染。

、肾病综合征患者发生血栓并发症,最常见于

A、肾静脉

B、冠状血管

C、下肢静脉

D、肺静脉

E、下腔静脉

A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并发症,最常见于肾静脉,发生率约10%-40%。

、患者,男,34岁,患肾病综合征,入院治疗期间突感右下肢疼痛、发凉,查体示:右足背动脉搏动触不清,足趾皮肤发绀,首先考虑出现了下列哪种并发症

A、下尿路感染

B、急性肾衰

C、心源性休克

D、右下肢静脉血栓

E、右下肢动脉栓塞

E

由于血液浓缩及高脂血症造成血液黏度增加,某些蛋白质从尿中丢失,肝代偿合成增多,引起机体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失衡,血小板功能亢进,应用利尿剂及糖皮质激素等因素使肾病综合征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栓塞等并发症。

、15岁,男性,高度浮肿,尿蛋白(+++),管型少许,血清蛋白15g/L,血胆固醇10mmol/L,应用强地松治疗4周,尿量增加,水肿消退.尿蛋白(++),此时应用哪项措施

A、强地松原剂量继续治疗

B、强地松开始减量

C、加用清蛋白、强地松减量

D、加用ACTH、强地松减量

E、加用消炎痛、强地松减量

A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糖皮质激素和细胞*类药物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主要药物,原则上根据肾活检病理结果选择治疗药物及疗程。用药的期本原则是:起始剂量要足,疗程要足够长,减药要慢,小剂量维持治疗。这个原则是经历了长期的临床实验及临床治疗疗效评价验证过的。过早停药可使肾小球进一步遭受机体免疫系统的损害。考虑肾病综合征。激素要使用8周后判断效果。所以选A。

、女性,20岁,浮肿少尿半年。化验检查:尿蛋白(+++),红细胞2~3个/HP,白细胞1~2个/HP,血肌酐正常.肾活检病理为微小病变。最主要的治疗是

A、正常蛋白的低盐饮食

B、卧床休息

C、糖皮质激素

D、利尿剂

E、其他免疫抑制剂

C

微小病变性肾炎在临床表现上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漏出,而患者显示尿蛋白(+++),支持肾病综合征,这个疾病的有效治疗首选激素。

、男性,20岁,浮肿已1年,血压正常,尿蛋白(+++),尿红细胞1~3个/HP,尿白细胞3~4个/HP。下列治疗方法中主要的选用

A、消炎药

B、肾上腺皮质激素

C、静点清蛋白

D、静点必需氨基酸

E、高蛋白饮食

B

慢性肾炎是病因多样,病理形态不同,而临床表现相似的一组肾小球疾病,它们共同的表现是水肿、高血压和尿异常改变。肾病综合征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所以,考虑肾病综合征的可能性最大故选B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男性,30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在劳累及感染后加重。发作时伴有肌肉发痛。无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可考虑诊断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隐匿性肾炎

C、IgA肾病

D、慢性肾炎

E、泌尿系感染

C

隐匿性肾炎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临床类型,由于临床表现轻微或毫无症状而得名。IgA肾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多见。多数病人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等前驱症状,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可持续数小时或数日,肉眼血尿常为无症状性,可伴有少量蛋白尿。部分病人起病隐匿,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往往体检时才发现。部分病人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尿蛋白3.5g/24h)、严重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以肾病综合征为表现的患者,可能伴有广泛的增生性病变。重症IgA肾病可导致肾功能损害或肾衰竭。有些患者在首次就诊时,就已进入终末期肾衰竭阶段。

、男性16岁,近半个月全身水肿,检查尿蛋白(+++),透明管型2~3/HP,血红蛋白12g/L,血压正常,24小时尿蛋白3.5g,最可能诊断是

A、急性肾炎

B、急进性肾炎

C、慢性肾炎

D、肾病综合征

E、肾孟肾炎

D

根据患者:检查尿蛋白(+++),透明管型2~3/HP,血红蛋白12g/L,血压正常,24小时尿蛋白3.5g,最可能的诊断是: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NS)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多原因多因素包括下列表现的临床综合征:①大量蛋白尿(成人24h尿蛋白定量>3.5g,儿童>50mg/kg.d)。②低蛋白血症(血清清蛋白<30g/L,儿童<25g/L)③高脂血症(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质蛋白、磷脂等)可一项增高或全部增高。④水肿可轻可重,一般较重.甚至浆膜腔积液。⑤脂肪尿,尿中出现游离脂肪呈椭圆形脂肪小体,脂肪营型。①和②两项备条件,其余为参考条件,临床上号称三高一低。

、女性,15岁,无原因出现眼睑及下肢浮肿,查BP/70mmHg,心肺正常,尿蛋白(+++),红细胞0~1个/HP,血浆白蛋白30g/L,最可能的诊断为

A、急性肾炎

B、肾病综合征

C、慢性肾炎

D、肾淀粉样变

E、泌尿系感染

B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包括:1.大量蛋白尿>3.5g/d;2.低白蛋白血症<30g/L;3.水肿;4.高血脂。其中1、2为诊断必需,1、2、3或1、2、4或1、2、3、4均可诊断本病。

、女性,18岁,浮肿少尿20天,近2天出现发热,体温达38℃,检查BP/80mmHg,Hbg/L,尿常规白细胞10~15个/HP,尿蛋白(+++),红细胞3~5个/HP,最可能的诊断

A、肾病综合征合并上呼吸道感染

B、肾病综合征合并泌尿系统感染

C、感染所致尿改变

D、急性肾盂肾炎

E、急性肾炎合并泌尿系统感染

B

尿常规白细胞10~15个/HP提示尿路感染,因此只有BE2个选择需要考虑,而患者主要是以尿蛋白增高为主,而尿红细胞增高不明显,提示大量蛋白尿,而急性肾炎一般有血尿和蛋白尿,而且以血尿为主要表现,急性肾炎一般发病前多有链球菌感染的诱因,而题目提示以浮肿少尿为首发表现,因此最可能的诊断是B

、血中补体水平下降一般不见于

A、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B、膜性肾病

C、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D、狼疮肾炎

E、急性肾小球肾炎

C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部分患者有前驱感染可呈急性肾炎综合征,患者血清C3正常,病情无自愈倾向。IgA肾病患者疾病潜伏期短,可在感染后数小时至数日内出现肉眼血尿,血尿可反复发作。

、18岁,以呼吸道感染2天后出现血尿。同时伴有低热、腰痛,无高血压,住院治疗全身症状好转,但仍有血尿,经肾活检,诊断为IgA肾病,主要依据是

A、肾小球系膜区有免疫复合物沉积

B、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颗粒沉积

C、临床上以低热为主

D、临床上无诱因的突发血尿

E、肾小球系膜区有系膜细胞浸润

B

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颗粒沉积是IGA肾病的典型病理表现,具有确诊意义。

、8岁患儿,3周前曾患脓疱病。水肿、少尿、肉眼血尿3天,BP:/mmHg.尿常规:蛋白(+),大量红细胞,管型1~2/HP.ASO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血补体C3下降。

1、首选的降压药是

A、卡托普利

B、二氮嗪

C、硝苯地平

D、哌唑嗪

E、硝普钠

A

患儿有链球菌感染史,发生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伴血清C3下降。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ACEI或ARB处具有降低血压作用外,还有减少尿蛋白和延缓肾功能恶化的肾脏保护作用。

、2、应限制钠摄入量直到

A、红细胞沉降率正常

B、尿常规正常

C、水肿消退,血压正常

D、补体恢复正常

E、肉眼血尿消失

C

水肿明显时,给无盐饮食,适当限制摄入水量,水肿消退后改少盐和普食,防止低钠综合征;尿量极少时要适当限制高钾食物的摄入量;待水肿消退、血压正常后可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3、血补体C3恢复正常的时间多为起病后

A、12~24周

B、4~8周

C、8~12周

D、2~4周

E、1~2周

B

血清C38周内恢复正常。

、患者,女性,38岁,反复间歇性水肿5年伴恶心、呕吐1周。血压/mmHg.血常规Hb80/L.尿常规:尿蛋白(++),颗粒管型2~3个/HP,血Crμmol/L。

1、原发病可能的诊断是

A、隐匿性肾炎

B、肾病综合征

C、慢性肾盂肾炎

D、慢性肾小球肾炎

E、原发性高血压病

D

慢性肾小球肾炎又称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基本临床表现,病情迁延、缓慢进展,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的一组肾小球病

、2、为了判断上述患者是否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应首选下列哪种检查

A、肾穿刺

B、静脉肾盂造影

C、肾脏B超

D、肾脏MRI

E、肾脏CT

A

肾穿刺对各类肾小球肾炎的诊断很重要。

、3、该患者肾功能损害的分期是

A、肾功能正常期

B、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C、尿*症晚期

D、肾衰竭期

E、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

D

肾功能代偿期--μmol/L,失代偿期—μmol/L,衰竭期—μmol/L,尿*症≥μmol/L.

、患者男性,反复水肿5年伴恶心、呕吐1周。查血红蛋白80g/L,血压20.7/14.7kPa(/mmHg),尿蛋白(++),颗粒管型2~3个/HP,尿比重1.~1.。

1、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肝炎后肝硬化

B、原发性高血压

C、肾病综合征

D、慢性肾小球肾炎

E、慢性肾盂肾炎

D

慢性肾盂肾炎临床表现隐匿,可无尿感症状或仅有低热、乏力等一般表现,但无症状菌尿持续存在。急性发作时同急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尿蛋白>3.5g/d,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慢性。肾小球肾炎表现为青中年男性易发病,有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高血压等临床表现。

、2、应立即做的检查是
  

A、血胆固醇

B、乙肝病*全套

C、肝功能全套

D、血肌酐、尿素氮

E、24小时尿蛋白定量

D

患者有恶心、呕吐表现,应注意是否为尿*症消化系统表现,故应查血肌酐、尿素氮。

、3、为了解该患者双侧肾脏是否已缩小,应首选下列哪种检查
  

A、静脉肾盂造影

B、同位素肾图

C、CT

D、ECT

E、B超

E

观察肾脏大小应做B超检查。

、患者,男性,32岁,2周前曾有上感史,遂后出现尿色发红、水肿等症,遂入院治疗;查体:全身皮肤未见皮疹,血压/mmHg.化验:尿量0ml/24h,尿蛋白(++),红细胞50-60/HP,血白蛋白32g/L,血肌酐μmol/L

1、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B、急性肾盂肾炎

C、急性肾小管坏死

D、系统性红斑狼疮

E、过敏性紫癜

A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是于链球菌感染后1-3周发生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甚至少尿及氮质血症等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伴血清C下降,病情于发病8周内逐渐减轻至完全恢复正常者。

、2、对患者的治疗,下列不正确的是

A、抗生素

B、消肿

C、低盐饮食

D、控制血压

E、补充白蛋白

E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治疗以休息及对症治疗(治疗感染灶,利尿、消肿、降压,低盐饮食)为主。

、3、按上述治疗2个月后,病情无好转,血肌酐.1mol/L,对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肾脏ECT

B、肾穿刺活检

C、清洁中段尿培养

D、肾脏B型超声

E、静脉肾盂造影

B

肾活检的指征为①少尿一周以上或进行性尿量减少伴肾功能恶化者;②病程超过两个月而无好转趋势者;③急性肾炎综合征伴肾病综合征者。

、急性肾盂肾炎的疗程通常是

A、1周

B、2周

C、3周

D、4周

E、6周

B

急性肾盂肾炎的疗程通常是疗程为2周,疗程结束后每周复查尿常规及细菌培养,共2-3次,6周后再复查一次,均为阴性者方可认为治愈。

、孕妇患急性肾盂肾炎应首选

A、青霉素

B、氨苄青霉素

C、红霉素

D、四环素

E、庆大霉素

B

孕妇急性肾盂肾炎应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可用半广谱青霉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

、据文献报道,即使严格消*,单次导尿后,尿感的发生率约为1%-2%,留置导尿管1天感染率约为

A、30%

B、40%

C、50%

D、80%

E、90%

C

留置导尿管1天感染率月50%。

、尿路感染最常见途径是

A、上行感染

B、血行感染

C、直接感染

D、淋巴道感染

E、呼吸道感染

A

上行感染占尿路感染的95%。

、对鉴别上、下尿路感染最有意义的是

A、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

B、尿路刺激症状

C、畏寒、发热、腰痛

D、肾小管浓缩功能正常

E、尿中白细胞管型

E

部分肾盂肾炎患者尿中可见白细胞管型。

、血源性尿感最常见的致病菌

A、金*色葡萄球菌

B、粪链球菌

C、变形杆菌

D、克雷伯杆菌

E、铜绿假单胞杆菌

A

金*色葡萄球菌常见于血源性尿感。

、无症状细菌尿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大肠埃希菌

B、粪链球菌

C、葡萄球菌

D、变形杆菌

E、沙雷杆菌

A

导致尿路感染的最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

、导致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金*色葡萄球菌

B、大肠埃希菌

C、变形杆菌

D、粪链球菌

E、沙雷杆菌

B

导致尿路感染的最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故选B。

、无症状菌尿下列,需要长程低剂量抑菌疗法治疗的

A、老年女性

B、糖尿病

C、绝经期前非妊娠妇女

D、妊娠妇女治疗后复发

E、学龄儿童

D

一般认为,下列情况需要治疗:1、妊娠期无症状菌尿;2、学龄前儿童;3、曾出现有症状感染者;4、肾移植、尿路梗阻及其他尿路有复杂情况者。治疗复发者需要长程低剂量抑菌疗法治疗

、无症状细菌尿无需治疗的

A、妊娠期妇女

B、学龄前儿童

C、肾移植

D、尿路梗阻

E、老年女性

E

一般认为,下列情况需要治疗:1、妊娠期无症状菌尿;2、学龄前儿童;3、曾出现有症状感染者;4、肾移植、尿路梗阻及其他尿路有复杂情况者。

、下列无症状细菌尿需要治疗的是

A、老年女性

B、糖尿病

C、绝经期前非妊娠妇女

D、妊娠妇女

E、学龄儿童

D

一般认为,下列情况需要治疗:1、妊娠期无症状菌尿;2、学龄前儿童;3、曾出现有症状感染者;4、肾移植、尿路梗阻及其他尿路有复杂情况者。

、无尿路刺激征的尿路感染

A、急性肾盂肾炎

B、急性膀胱炎

C、无症状细菌尿

D、尿道综合征

E、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

C

无症状细菌尿是指患者有真性细菌尿,而无尿路感染的症状.

、无症状细菌尿的好发人群

A、老年女性

B、儿童

C、孕妇

D、生育年龄的已婚妇女

E、青春期少女

A

无症状细菌尿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超过60岁妇女,可达10%。

、无症状细菌尿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变形杆菌

B、金*色葡萄球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大肠埃希菌

E、粪肠球菌

D

无症状细菌尿是指患者有真性细菌尿,而无尿路感染的症状。致病菌多为大肠埃希菌。

、膀胱刺激征是指

A、尿急、尿痛、血尿

B、尿频、尿急、尿痛

C、尿频、尿急、排尿困难

D、尿频、尿痛、排尿困难

E、血尿、尿痛、排尿困难

B

膀胱刺激征是指泌尿系统收到刺激而出现的症状,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

、对于一患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经系统治疗,尿菌已阴性,为防止复发,下列哪项措施是错误的

A、停药后,复查尿常规和细菌培养

B、寻找尿路梗阻等不利因素

C、多饮水,定时排尿

D、增加营养,提高免疫的功能

E、大剂量抗生素联合应用

E

慢性肾盂肾炎已经治愈就没有必要再应用抗生素,故选项E为错误。

、患者,女,37岁,近一周感腰痛,伴有尿频、尿急等不适,查体:血压21.3/13.3kPa(/mmHg),尿蛋白(+),沉渣红细胞8~10/HP,白细胞15~20/HP,肾盂造影示右肾缩小,肾盏扩张,可能的诊断是

A、慢性肾炎

B、慢性肾盂肾炎

C、肾盂积液

D、肾结核

E、多囊

B

有尿路感染症状,有肾脏缩小及肾盏变形,应考虑慢性肾盂肾炎。

、对诊断慢性肾盂肾炎最有意义的是

A、尿频、尿急、尿痛反复发作

B、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计数/ml

C、畏寒发热,尿白细胞数增高

D、尿亚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

E、肾小管功能持续性损害

E

慢性肾盂肾炎确诊标准:影像学检查及肾脏功能检查可诊断:(1)在静脉肾盂造影中见肾盂,肾盏变形、缩窄。(2)肾外形凹凸不平,两肾大小不等。(3)持续性肾小管功能损害。

、慢性肾盂肾炎诊断的主要依据

A、影像学检查有局灶粗糙的肾皮质瘢痕,伴有相应的肾盏变形

B、反复多次出现尿频、尿急、尿痛

C、病程在半年以上

D、尿路有梗阻

E、腰痛低热

A

慢性肾盂肾炎确诊标准:影像学检查及肾脏功能检查可诊断:(1)在静脉肾盂造影中见肾盂,肾盏变形、缩窄。(2)肾外形凹凸不平,两肾大小不等。(3)持续性肾小管功能损害。

、女,30岁,患急性肾盂肾炎1周,下列不宜作为首选的药物

A、克林霉素

B、半合成广谱青霉素

C、喹诺酮类

D、头孢菌素类

E、红霉素

E

急性肾盂肾炎常用药物有喹诺酮类、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治疗支原体肺炎。

、女,32岁。尿频、尿痛伴肉眼血尿1天。既往体健。查体:双肾区无叩击痛,尿白细胞20-30/HP,红细胞20-30/HP,。考虑患者诊断为

A、肾结石

B、急性膀胱炎

C、急性肾盂肾炎

D、肾结核

E、急性肾小球肾炎

B

患者的膀胱刺激征明显,且无发热及腰痛,双肾区无叩击痛,诊断为急性膀胱炎。

、女,20岁,尿频、尿急、尿痛3天,无发热及腰痛,既往无类似发作。查体:双肾区无叩击痛。血WBC4.9×/L,尿白细胞30-40/HP,红细胞10-15/HP,该患者诊断为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急性肾盂肾炎

C、急性膀胱炎

D、肾结核

E、肾结石

C

患者的膀胱刺激征明显,且无发热及腰痛,双肾区无叩击痛,诊断为急性膀胱炎。

、女,27岁。尿频、尿急、尿痛2天。无发热及腰痛,既往无类似发作。查体:肾区无叩击痛,静脉肾盂造影无异常。尿沉渣镜检红、白细胞满视野,给予头孢曲松治疗,症状好转,停服药物7天后,尿细菌定量培养为真性菌尿,继续治疗疗程一般为

A、3天

B、4天

C、5天

D、9天

E、14天

E

急性膀胱炎患者停服抗生素7天后需进行尿细菌定量培养,如果为真性菌尿,应继续给予2周抗生素治疗。

、女,30岁。尿频、尿急、尿痛2天。既往体健。查体无异常。尿沉渣镜检红、白细胞满视野。抗生素疗程

A、1天

B、3天

C、5天

D、7天

E、14天

B

患者诊断为急性膀胱炎,短疗程疗法可选用磺胺类、喹诺酮类、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等抗生素,任选一种,连用3天,约90%的患者可治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312314泌尿系统第二次周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