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住院部,病人互相结识,一起等待手术。
丁蕊用10年时间,从斤长到斤。
她一顿能吃4个汉堡,用盆吃意大利面,一个人吃过7小时的自助餐。她出门要开两扇门,去上海金茂大厦88层的室外玻璃栈道,刚挪到门口就被保安叫住。在欢乐谷,她玩过山车,系不上安全扣,被劝退,她气不过,转头去买棉花糖安抚自己,最后只能一圈圈坐旋转木马。
她当过导游,可多数时间只在车上“解说”长城,她爬不动长城。
她从小有哮喘,以前换季时才会发病,超过斤后,她的发病频率增长到每月一次。一回,她的哮喘又犯了,在医院标准大小的轮椅对她太小,她卡在轮椅里喘得更厉害了。被推到ICU时,她的血氧饱和度已降到70%多,属于极度危险,可还得等——医院凑齐6个男性医护人员,才将她抬上床。
她糖尿病严重,肚子、胳膊、脖子的肉太多,胰岛素针头全都推不进去,只能吃降糖药。
她甚至设想过,如果自己突然去世,场面会同样难堪——没人抬得动她。
最终,丁蕊选择切掉自己三分之二的胃。
1
走进减重中心的诊室时,贾宇用了“救命”两个字。
他的体重突破了斤,几乎走不动路了,但他决定走一趟对他来说最远的路:从内蒙古前往北京看诊。
在北京,医院对面的宾馆,步行去门诊的路上停了四五次,他走5分钟歇5分钟,在马路上就靠着墙,在楼梯间里直接席地而坐,喘得“和别人米冲刺完差不多”。
他一路读书都是班里“吨位最大的”。在大学,每次课前,他骑着电动车从人群中轰轰而过。穿鞋他得弯着腰,用双手把脚搬到椅子上系鞋带。就连刷牙、洗脸,他也会累得出汗,站5分钟就腰疼。
每天躺下,他会有种“被人掐着上不来气”的感觉,一晚上憋醒好几次。夜晚,他要跑六七次厕所,学校宿舍是统一的上床下桌,爬上爬下让他筋疲力竭。
每天起床逼近中午12点,常错过早课,他整天在“半昏迷状态”。
医院普外科代谢减重中心主任孟化越来越忙,以前来切胃的住院单张封顶,等待切胃床位的患者从人上升到0人。
他见过形形色色的肥胖患者,当体重上升到一定数值后,并发症会接连而来。
有人出差背着呼吸机;医院停车场走到诊室歇了4次,一进门就瘫倒在墙角;一位患者出过3次交通事故,原因都是开车时睡着了。有女性因肥胖患多囊卵巢综合征,有的20年里,只有服药才能来月经,也有的很久不来月经,一来就持续50多天。
世卫组织曾警告,超重和肥胖已是全球引起死亡的第五大风验,全球每年有至少万人因胖致死。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在国际权威杂志《柳叶刀》发文,15年的体重调查数据发现,BMI体重指数大于40的肥胖者比正常体重的人平均少活10年。
“肥胖是万病的上游”,孟化强调。它会带来一系列并发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一位并发症严重的患者形容:“肥胖就是身体的零件本来是轿车的配置,但非得强开辆卡车,能不坏吗?”
即使如此,仍有很多患者意识不到肥胖的风险。不少人走进门诊时坚信自己没病,所有的不舒服“只是因为胖”。可术前一检查,报告单一堆上上下下的箭头。
可不是每一个“胖子”都需要做切胃手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发布《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BMI达到28以上为肥胖。
孟化“刀下留胃”有严格的指标,BMI值达到27.5伴有糖尿病的患者能实施切胃手术;BMI值高于32.5且有糖尿病的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是切胃手术。而BMI37.5以上的患者,有没有糖尿病,都可以切胃干预体重。
中国的腰围正在变粗。早在年,《柳叶刀》就已发表研究报告,中国一共有约万肥胖者,其中万属于重度肥胖,位居全球榜首。
孟化的短视频科普平台,每天收到上百条私信。他的门诊结束比别的科室晚一两个小时。据统计,年,中国有超1万人选择切胃手术。现在,约有医院开展切胃手术。
孟化接触过最极端的患者,是一位近斤的34岁男子,他犹豫好几年,住了院又溜走,寄希望于“自己再减减”。只过了半年,医院,直接被拉去急诊,因为重度心衰死在了手术前。
2
减重中心算是医院最特殊的一个科室了。
这里的硬件都比较“豪放”,最初,门诊的秤只能称上限斤,后来,又搬来一台上限斤的。运送患者的移动床最高载重斤。病号服、血压计的气囊和袖带、弹力袜都是定制的加大号。
在窄小的走廊,肥胖人群真的“擦肩”而过。这里没有“歧视”,陌生的患者当场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