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第48篇文章
作者薛贵辉
按文稿来源分,改稿不外乎两种,一是改自己的,再就是改别人的。
今天谈后一个问题。
如果你在综合文稿岗位,那恭喜你中奖了,因为你不仅要折腾自己的稿子,还要改大量的送审稿。
如何应付自如?想必你也是念兹在兹。
笔者以为,改自己的稿子容易,改别人的稿子难,因为“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调教起来容易,也没有顾虑。调教别人家的孩子,就不见得了,须得小心谨慎。改别人的稿子,自身得有“资本”,没有“几下子”,绝对hold不住,正所谓“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1.背景不清:“问一下”
背景就像文章的土壤、空气、温度等条件,一般看不见,但离开了它,文章就很难发芽并茁壮成长。
对于修改者进行“二次创作”来说,背景至关重要,搞不好会把人家对的东西改错了,有的东西改“没”了,或者变形、走样,弄巧成拙,闹出笑话来。
“下手”前一定要摸清写作背景,具体说,就是四个问题:
一是稿子缘起。比方说,领导在某种场合作了指示,下级单位召开会议落实,这就是“写作的缘起”。会议材料到你手上,就要小心了,务必问问报送者:这些问题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场合,什么人就什么事情提出的?为什么要提?提了哪些?若不明就里,按“常规”理解去改,大概率上会改错。
二是文种类型。背景清楚后,还得看会议方案,问清会议安排的具体文稿任务是什么?不能把整改方案写成工作计划,整改方案就要按方案体例来写,讲话稿就要有讲话稿的样子,如果文章定位不准,就会写成“四不像”,这种情况是有过先例的。
三是受文对象。若写讲话稿,你就要接着问:讲话的领导是谁,哪些部门的人参加、什么职务?树立“用户思维”,以用户为中心,根据讲听双方的具体情况来把握表述方式,因“人”而异,看“人”说话,“柔性化写作”,才能改出“消费者”喜爱的文章。
四是适用场合。仍以整改会为例,还要问会议的现场和议程设置,因为只有搞清这些背景,才能准确拿捏修改的度。比如,会上是一人讲话还是多人讲,若是多人讲,还要分清谁先谁后,讲的侧重点是什么,必要时,几个稿子还要对一下,统一表达口径,以避免各说各话,相互矛盾。
2.主题不明:“想一下”
修改是写作的延续、思维的延伸。
主题是任何一篇文章发轫的地方,不管是一开始就“捉刀”,还是后期接手“润色”,动手前都不要忘记把主题推演一番、琢磨清楚。
琢磨什么呢?我觉得有三个重点:
首先,琢磨主题是什么?不管什么主题,都必须做到一点,那就是直接体现写作意图、点出中心思想。基于这个理解,动手前得对主题进行二次推敲,拿准了、吃透了,才好分析拆解,提出精当见解,进而对谋篇布局、选材用材作出合理判断。
接着,琢磨自己如何来写?主题确立后,接着换位思考,想想换做自己应该怎么写,分几个板块、每个版块分几个层次?用哪些典型事例或数据来支撑?把这些问题咬烂了,嚼碎了,把问题想通了、想透了,才提出合理化建议。
既而,琢磨契合点在哪里?深思熟虑后还要回到稿子上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粗及细地对稿子作系统分析。建议先看格式后看内容,先看结构后看表述,先看观点后看语言,先看准确性再看生动性。与自己的思路两相对比,取长补短,择优使用。
3.情况不熟:“翻一下”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也许你十分熟稔写作技巧,却不见得了解业务和*策,对于专业性强的稿子,务必谦虚谨慎,以学生的心态来面对,以研究的精神来打磨。
拿到这样的稿子,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翻阅资料,做足了“功课”,再动手。
据我的经验,以下四方面资料须得提前“预习”:
1.对口*策文件。比如,上级部门发过哪些文件、对具体工作有什么要求、责任主体有哪些?有没有时限要求等。据此,检查初稿是否已经贯彻了这些要求,如果贯彻了,表述是否精准。
2.上级领导讲话。翻阅*策文件基础上,还要看相关工作报告、讲话稿及重要批示等,目的是看稿子是否贯彻了领导要求?是否提出了管用的措施?
3.以往类似文稿。文稿都有延续性,不仅要一如既往地坚持既定写作风格,还要一以贯之地贯彻落实既定措施,在不同稿子里反复强调。所以有必要花功夫研究以往的稿子,参考借鉴好的东西,这本来就是机关文稿写作的基本经验和普遍做法。
4.部门工作资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对修改也是适用的,没有大量基础资料支撑,任何人都不敢贸然动手。因此,有必要对原作者的写作素材作一次“二次消化”,重点看工作规划、工作计划、信息简报、工作总结,全景式地掌握工作情况。
4.脉络不通:“顺一下”
笔者以为,好文章应该有三个标准:词达、理顺、情感通。这三点中,尤其以脉络通顺最为重要,所谓“顺理成章”就是这个道理。
中医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文章脉络如同人体经络,经络不通怎么办?就得疏通,就像女同胞们清晨起来,一般都要照着镜子打理一番,用梳子把凌乱的长发梳理顺直,不使缠绕打结。
如何梳理?有“五把梳子”:
第一把梳子:贯穿主线。看是否围绕主线来行文走笔?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是否清晰?文脉是否通畅?发现偏离主题、斜枝旁出、主次不分的,要删减斧正,确保行文围绕主线有条不紊地展开。
第二把梳子:优化结构。看谋篇布局是否合理?结构是否匀称饱满?若有问题要给予匡正,让文章如同一名秀丽多姿、曲线优美的少女,体现出形态美、结构美。
第三把梳子:照应内容。若开篇点了题,结尾时要作适当呼应;若前面讲因,后面就要交代果。如此方能勾联紧密、首尾圆合。好的文章要力求前后照应、首尾照应、题文照应。
第四把梳子:衔接语气。看文章需要看文字的换接处及过接处(王构《修辞鉴衡》)。“一篇之中,凡有过渡接头处,当教他转得全不费力,而又有新体。”(元·倪士毅在《作义要诀》)衔接不畅的地方妥善过接、消弭“缝隙”。
第五把梳子:转换语言。若是语言不自然、不流畅,先让表达符合语法规范,再让表达符合语言习惯,尽量让语言通俗易懂、节奏明快,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嘤嘤成韵之状。
5.数据不准:“对一下”
数据是文稿的主演,是文字的“最佳拍档”,没有数据的配合“表演”,“剧目”就很难演绎得出神入化。
数据是一篇文章最敏感、最吸引人眼球的地方,一旦出错,问题往往会被放大,它就像一个“知名演员”,随时生活在聚光灯下,但凡有点绯闻,就会被媒体“炒作”。
不管写作者也好,修改者也罢,建议养成“数据思维”,学会从多个维度对数据进行“考证”,把好“质量关”。
第一,数据来源是否可靠?见到数据先问“出生”,问来源,问渠道。若是权威部门的数据,或是调查研究核实的“一手数据”,可放心使用;若是网络查询或其他渠道摘录的数据,则要多长一个心眼儿,确认可靠的方才考虑。
第二,数据内容是否准确?对来源可靠的数据同样不能掉以轻心,还得“过过脑子”,对数据进行必要的检查判断,重点检查数据是否客观、真实、准确,看统计口径、时间节点是否匹配,尤其是经过“二次加工”的数据,要坚决防止“造假”“注水”和“化妆”。
第三,数据之间是否兼容?尽管表面上看没有问题的数据,但只要几个数据一对比、印证,问题就出来了。因为同一篇文章前后数据、前后不同文稿里的数据、同一个场合不同文稿里的数据之间不能“打架”“撞车”,产生“排异反应”。
第四,数据表述是否规范?文字有文字的规范,数据有数据的规范。什么时候用阿拉伯数字,什么时候用汉语数字,小数点如何保留,计量单位是什么,每个细节都有特定讲究,修改时要按照有关规范来写,不可随意发挥,给数字“变形”。
6.内容不实,“加一下”
有些稿子思想不够高、视野不够广、措施不够实、语言不够活,读起来干巴巴的,很空洞,没有“质感”。
这样的稿子摆在你面前,怎么办?这就需要润色了,方法就是加点“度”。
1.深度。在摆事实的同时,适当讲点道理;在讲现象的同时,说说问题的本质。适当运用科学思维、科学理论来增加写作的理论深度,从“就事论事”的浅出表达中跳出来,进入到“就事论理”的深层境界。
2.高度。正所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在“就己论己”“就业务谈业务”的同时,还要善于跳出自己看自己,从*治的高度审视问题,从全局的高度定位自己。
3.广度。古人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看自身发展的同时,适当拓展视野,从“上面”“下面”“侧面”多向度地分析判断,纵向、横向全方位比较研究。
4.厚度。对只写其一,没写其二的内容,多作一些拓展,从概念开始,进行分类、分块和分层,形成层层剥笋、环环相扣的支撑体系,增强说服力。
5.实度。对只讲道理、谈认识、讲观点的内容,适当增加一点鲜活事例,用事实来说话,让稿子更实在。必要时可点缀一两个关键数据,可收“四两拨千斤”之效。
6.力度。有些稿子提要求,写措施语气不坚决,气势不够强。可适当使用一些程度副词加强语气,表达态度。也可辅以排比、反复、比喻、引用等修辞,积蓄表达力。
7.温度。公文语言不全是冷冰冰、硬邦邦的,尤其是致辞、讲话稿、信函等文稿,尽量少用官话、套话,可以结合场景,讲一些应景的话、有感情、有温度的话语。
7.语言不精:“删一下”
语言是文章细胞,篇幅是文章身体。
冗长累赘是公文一大通病,一不小心就发作,尤其在互联网场景下,更容易患上“肥胖症”,这是修改要极力避免的问题。
怎样才能精炼一点?我感觉,要有系统思维,从结构、材料、语言、修辞多个维度削尽冗繁,方能显得“清瘦”。
一是精结构。对于结构不合理、重点不突出的文章,要大胆砍掉多余的板块,剪掉横生的枝条,删除冗余的层次,避免面面俱到、层层嵌套撑大文章体量。
二是拣材料。矛盾先生说:“选用的时候,可就要像关卡的税吏似的百般挑剔了,整整一卡车的‘货’,全要翻过身来,硬的要敲一敲,软的捏一把,薄而成片的,还要对着阳光照了又照,一句话,用尽心力,总想找个把柄,便扣下来,不让过卡。”精挑细选还不够,使用时还要精打细算,能用一个材料说清的,不要用两个。
三是炼词句。鲁迅先生强调,“文章写完以后至少要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尽量删去那些照搬照抄的空话、空洞无物的套话,老生常谈的老话,人云亦云的废话,拧干水分。
四是慎修辞。尽量使用准确、庄重、平实和简洁的语言,适度使用排比、反复等修辞,避免堆砌辞藻,以文害义。另外,选择直白的表达方式,叙事说理尽量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辞达则已,少铺垫、少补充,忌穿长靴、戴高帽。
8.材料不和:“并一下”
材料就像砌墙的砖,讲求关系的有序、和谐、没有违和感。
一堆珍珠如果没有串联的线,就是散的、乱的,不会变成美丽的项链。一篇文章若材料缺乏合理秩序,也是散的,就像一堆砖一样,形不成一个整体。
怎么才能让材料达到“和”的境界?我感觉,核心就是理顺逻辑关系。
第一,归类分组,以求“形和”。对于属于同一类别、同一层次或同一领域的东西要归归类,分分组。比如,同样属于“创新发展”范畴的,就不要放到“开放发展”里边去,“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不要混淆起来。同一层次的划分,标准要统一、边界要清晰,不重复,不遗漏、不交叉,不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第二,归纳概括,以求气“和”。不仅要善于归类,还要善于概括提炼,把统一类别的观点、事例和数据进行总结提炼,分析出它们最核心的共同点,揭示事物的逻辑和规律。比如,文章里同时写了“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推动钢铁、水泥、建材等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推进技术改造升级”等,就可以归纳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第三,画龙点睛,以求神“和”。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整篇文章或各段落层次的统帅,标题取不好,材料就如乌合之众。因而古人建议,“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晋?陆机《文赋》),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取好大小标题,让闪闪发光的标题发挥出统帅三*的强大领导力。
9.表达不当:“换一下”
有些文稿结构很合理,观点也正确,就是表述不恰当,要么说法不准确,要么语言不通俗,要么角度不合理。怎么办?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表达方式不恰当,那就改换表述方式。
具体说来,有“三板斧”可用:
第一板斧:换内容。更换没有代表性的内容。比如,论述一个地区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关键就是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是多少,若用其他没有说服力的指标,要坚决更换过来。
第二板斧:换表述。更换不具准确性的表述。若是理论文章,叙述不足,就说明,说明不够,就议论;若是讲话稿,嫌肯定句式太平,就用设问句式,嫌语言不生动,就用比喻、排比、反复、对仗增加气势,用群众语言接接地气;若是*策文件,则要摒弃修辞,力求规范严谨浅显通俗。
第三板斧:换角度。转换缺乏说服力的角度。比如,写社会社会治安效果,若写*府投入资金多少,完善设施多少,表达效果不如转而写社会的案件发生率降低多少?或市民的安全感如何提升?
10.语气不顺:“读一下”
材料改定后,还要踢好“临门一脚”——认真校对。笔者建议,最好在模拟环境下进行朗读校对。朗读,是用舌尖来检验文稿质量,它就像*事上的“实弹演习”,在仿真环境下,拉出来“遛一遛”,有问题马上就暴露出来。
怎么朗读?需要把握三个关键:
关键一:身临其境。选一个安静的环境,模拟现场环境,从头到尾朗读一遍。朗读最好两人一组,一人读一人听,若人手充足,也可一人朗读,多人一起听。朗读者当好领导认真读,确保一气呵成不停顿,听着对着稿子认真听,边听边看边标记。
关键二:交叉朗读。读完一遍后,听读双方互换角色进行。不管什么角色,双方都要从文稿的语体、语气、语调、语速上去找感觉,看文字、看数字、看标点,并在听读过程中去感受逻辑和语气的变化。
关键三:不厌其烦。任何事情都经不住一个“磨”字,校稿也是这个理。笔者坚信,只要不怕麻烦,多校对几遍,问题都可以在这个阶段解决。记得《水浒传》里有个“三碗不过岗”的故事,若是校对也来个“三遍不过关”,问题一定无处遁形。
古人云:改章难于造篇。没有雄厚内功,不会“几下子”,很难应对自如,更谈不上妙手成春,文字工作者一定要炼好“修改”这门功夫。
往期精彩▼文字工作不容易
文稿是座“大观园”
谨将过往,合为序章
修辞视角看十九大报告
公文语言的“味道”(上)
公文语言的“味道”(下)
修改:写作的“关键一招”
修改:写作素材“管理学”
半亩方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阅读前,
把香菜切小段,然后煮沸10分钟,过滤出清水后每天喝一杯,会把你肾脏所积累的盐和其他*素排出来,坚持喝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和之前有很大不同。
2.小儿红疹
宝宝皮肤娇嫩,长了红疹最好别用药。最佳方法:将带根的香菜洗净加水煮熟,用菜汤擦拭皮肤,红疹逐渐就可以消失了。
3.小儿退烧
用香菜根熬水,对小儿退烧有一定的效果,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发热都可以。因为香菜根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所以能在短时间内排汗退烧。
02
水煮毛豆
做法:
把新鲜的毛豆,加适量盐,茴香,清水煮开后小火闷5分钟即可。
作用:
1.防动脉硬化
毛豆的营养均衡,含丰富的活性成分,对肥胖、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有很好的防治作用,适宜夏天常食。
2.安神助消化
常吃毛豆清热除烦,养血安神,有助消化,对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有很好的作用。
3.疲劳乏力
毛豆含钾量很高,夏天常食,可以帮助弥补因出汗过多而导致钾的流失,缓解钾的流失而引起的疲劳乏力和食欲下降。
03
水煮玉米
做法:
把新买的玉米扒皮去须,放入清水煮熟即可。
作用:
1.排肠*
玉米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以刺激胃肠蠕动,防止便秘,还可以促进胆固醇的代谢,加速肠内*素的排出。
2.降低血中胆固醇
玉米油是一种非常好的天然保健品,长期食用可降低血中胆固醇,软化动脉血管。是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和老年人的理想食品。
3.利尿消肿
玉米汤利尿效果特别好,特别是用于水肿性肥胖。每天睡醒觉得身体有肿胀的感觉,那就是代谢不够好,经常喝玉米汤会利尿祛湿,消除肿胀。
04
水煮木瓜
做法:
把木瓜加水煮透煮烂,然后加入鲜奶及少量冰糖即可食用。
作用:
1.滋润皮肤
常食用煮熟的木瓜能养阴润肺,滋润皮肤,让皮肤有弹性润泽。也可防治燥热咳嗽、干咳无痰等情况的出现。
2.祛痘排*
木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及氨基酸,有效改善痘痘。还可以平衡油脂,预防痘痘再生。
3.平衡血脂
木瓜含有丰富的维他命a及c和纤维,有助平衡血脂,还能消食健胃,并且对消化不良具有食疗的作用。
请往下滑↓↓↓点击视频看详情
重要通告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