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认为含糖的食物是美味、充满诱惑和不可抗拒的食物。
但甜蜜中却隐藏着可怕的一面。
糖瘾指的是吃糖上瘾。
你可能不相信吃糖也能上瘾,但糖却被称作世界上用得最广泛的“合法*药”。
近期,来自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跨度超过30年的跟踪研究将含糖饮料再一次推上了风口浪尖,#每天两杯含糖饮料或致早死#的话题在网上迅速引起热议。
此项研究对名男性与名女性进行了跨度长达34年的研究(-),并对期间过世的人进行了归类分析(其中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死于癌症),得出了饮用过量含糖饮料与总死亡率升高有关,并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相关。
文献截图:SSB即含糖饮料,显示与乳腺癌、结肠癌有较显著的相关性。
与吸烟和高脂饮食的人人喊打相反,人们对糖似乎有着十分微妙的情绪。虽然碳酸饮料销量疲软,然而奶茶果汁又异*突起。
糖类作为人类必须的营养,总是能够给沉沦的人们自我安慰的借口。甚至,为了满足“甜瘾”,人们还发明了各种人工甜味剂,让消费者们能够心安理得地享用各种号称“无糖”的饮料。
在前不久,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这样一项具有探索意义的研究:在3天时间内不让13岁至18岁的青少年喝含糖饮料,来研究“含糖饮料如何影响青少年的健康”。
饮料中含有多少勺糖
为了激励本身就热爱肥宅快乐水的青少年们来参加这次实验,还特意设立了高达美元的旅费补偿。
但在研究阶段内,他们仅3天不喝含糖饮料,就出现了
头痛增加
工作动力下降
缺乏满足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对含糖饮料的渴望
文章的主要作者、加州大学的人类生态系助理教授詹妮弗法尔贝说:“大量的研究表明,含糖饮料是导致某些慢性病的主要原因,并且可能具有令人上瘾的特性。”
就像鸦片类物质一样,糖分也会刺激大脑回路。
而尽管其他的食品成分也会让人愉悦,但是在食品当中,糖分可能具有独一无二的成瘾性。
比较食物上瘾者和可卡因上瘾者时,他们大脑之间的相似度非常高。
核磁共振成像扫描大脑活动后显示,在最初强烈的渴望后,多巴胺含量激增,食物上瘾者对糖的欲望要比他们享受它的快感更加强烈。
从上图来看,糖和可卡因的戒断反应几乎是相同的。但因为肥胖症死去的人数却有30万人,是每年可卡因相关死亡人数的60倍!
万万没想到的是,看似无害的糖,却比致命的*品来得更猛烈。
研究人员说,这项研究之所以需要,是因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青少年含糖饮料的消费量增加了五倍,而青春期则是增加成瘾易感性的时候。
报告称,年轻人消费的含糖饮料最多,在过去几十年中,肥胖的相对增长最大。
一个成年男性每天的糖摄入量应该控制在9勺以下,但实际上,一罐可乐、一块饼干的糖分就远远超出了这个标准。
长期摄入糖分过多,不仅会造成脂肪堆积,脸上冒痘,还会造成各种心血管疾病,甚至是心脏病、高血压、脂肪肝等,破坏身体的健康。
糖上瘾就像烟瘾、*瘾、酒瘾一样,你没法选择停止,因为这无关意志力,而是大脑的奖赏中枢真真切切的瘾症。
所以,为了健康的身体,你完全不必要吃那么多的糖。糖会让食物失去本来的味道,而更多的,会让你的身体垮掉。
更多详细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