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不一定等于美,但肥胖就一定不健康。「减肥」这话题永不过时,在网上、书店、电视中都不难看到有关的资讯,但到底哪个才真正有效?为何我们总是失败?
早前在网络上看到一部由BBC制作的纪录片,片中解剖一位身形肥大的中年女性。这位「大体老师」死于心脏病,但解剖后发现,其他器官也因肥胖而逐渐衰竭。节目血淋淋地长现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如慢性自杀。
减肥迷思:原来这些方法没有用?
美国男性一生平均尝试五次节食,而女性则是七次。很多人都尝试减肥,但大部份人的效果都不显著,而且通常都会反弹。坊间很多的节食方法,效用都受到质疑,以下的你又有没有试过?
以下减肥方法,你又试过几多个?
但最受人追捧的,还是「低碳水化合物」与「低脂」的减肥方法。史丹福大学的研究人员为更此作实验,邀来名18至50名想要减磅的参加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实行「低脂」饮食;另一组则是「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实验初期,他们必须大大减脂、减碳水化合物,可是后来,他们便以自己可以持续一辈子的标准来饮食。一年后,两组数字一样。有人胖了,有人瘦了,但整体来说的脂肪及碳水化合物量降低了。在节目中,实验教授ChristopherGardner就道,用哪种节食方法,并非最重要,而是要选一种健康饮食,是我们可以持续一辈子的。
节食总是反弹,因为持续肚饿只会令人愈吃愈多
时时道听途说,「减肥」要常带三分饥,只吃七分饱。Christopher教授是不认同的,而他的说法亦与曾在TED演讲的神经学家SandraAamodt的主张一样。他们都认为持续肚饿不能有效减肥,因为会反弹,必然地只会令身体愈来愈胖。
Sandra曾治疗多位饮食失调的病人,发现盲目的减重只会令身体健康每况愈下,亦不能有效减重。她解释道,因为我们的大脑其实有一个「定点」,拒绝减重,以避免我们太饿,对生命造成威胁。因此,当我们突然大大减少食物摄取的时候,大脑会不断放「肚饿」的讯息,往往令我们在节食后反而吃得更多。
天然的食物,令自己「舒服」的饮食习惯才是最有效
那些方法未必有效,这些方法又没有用,那怎样才是真正有效的减肥方法呢?他们二人都不约而同地认为,健康其实很简单,返本复初,多吃天然的食物,如大量的蔬菜、水果,即使有果糖,也不要紧,因为它们还有其他丰富的营养,同时也要减少摄取其加工食品。他道,健康饮食之道,在于能持之而行。
而Sandra则提议:「要留心食物的选择及快乐,即要非常留心自己哪时饿了,那时已经饱了。同时也应知道每种食物对我的的身体有何影响。」而在节目中也有提到,运动对身体十分有益,却对减重没有太大影响。
看毕,或许你会道,这不过是老生常谈,说了等于没说。但总括而言,健康其实没有捷径,不应急于一时,而选一种你觉得可以维持一辈子的,配合健康生活,想法植了根,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