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几乎是每一个中国家庭的重心,培养孩子更是大部分中国人生活的重要部分。
每一个家长都愿意为孩子付出所有的爱。然而,却不是所有的爱都是对的,比如过量营养导致的肥胖。
前几天一位妈妈通过朋友找到我,希望通过营养调整,帮助她10岁的儿子减肥。
细问了一下,夫妻俩工作都比较忙,虽然收入颇丰,但却都是“空中飞人”,为了让孩子生活、教育两不误,他们就把老人接来同住。
老人亲孙子,难免有些溺爱,孩子想吃什么就做什么。
夫妻俩和孩子聚少离多,也是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
冰激凌、奶茶、汉堡、炸鸡,凡是孩子要求的,从不拒绝!
时间久了,孩子就越来越胖。小的时候觉得是孩子发育好,营养充足。上了小学,体重就有点管不住了,四年级就70KG了!
饶是这么多年接触了大量的肥胖症患者,我还是吃了一惊,我现在的体重也就这么个数啊。
据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及其发表在《柳叶刀》上的文章显示,年至年,全球5至19岁的肥胖人数上升了10倍多,增至1.24亿人。此外,还有2.13亿人超重。
儿童肥胖症正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烦恼。
1.肥胖拖累孩子向上的脚步!
无独有偶,今年六一儿童节后,一位同事和我说,她儿子所在的班级,很多孩子因为胖或缺乏锻炼,导致体育测试不合格,失去评选“五好学生”的资格。
其实肥胖给孩子身体带来的不只是不想动、跑得慢的困扰。还会加重孩子负重关节的压力,使正在发育期的骨关节磨损加重,造成关节内部变化,也会影响孩子长个。
2.肥胖让孩子被偏见困扰
上学期,女儿同学的妈妈和我爱人说,希望女儿和她的孩子多玩玩,因为别的孩子都不愿意。女儿放学回家后,我说了这件事。女儿说,“哦,和肥猪玩啊?行吧!”我大吃一惊,赶忙说,“你怎么能这么叫同学呢?”女儿接着说,“很多同学都这么叫。”我说,“不管别人,你是不可以这么叫的,这是一个特别不好的称呼。”
现在的孩子,对事物的看法越来越成人化,对外表也会格外看重。
如果孩子超重或肥胖很容易引起周围同学的偏见和孤立,孩子也会对自身的体形不满,极易产生社交困扰,甚至影响到身心的健康发育。
3.肥胖将孩子置于慢性病风险中
老听人们说,“胖就胖点呗,多可爱啊,健康就行!”可是,在这里我真的想说:“对不起,胖了就会不健康”。
北京市健康白皮书显示,年肥胖学生高血压检出率为30.7%,高血糖检出率为66.6%,血脂异常检出率为43.2%,脂肪肝检出率为16.0%,高尿酸检出率为39.7%。
可以说,这些病都是不懂健康的父母一餐红烧肉、一顿炸鸡翅慢慢吃出来的。
青少年肥胖在成年期可能会继续,而且可能在成年时形成更加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胰岛素紊乱、肌肉骨骼疾患、某些癌症以及脑卒中等引发的残疾等等。
肥胖正在成为青少年难以承受之重。
我在工作中获知的最小的高血压患者只有9岁。
因此,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远离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考验,爸爸妈妈们必须对给孩子提供的饮食做出改变。比如对婴幼儿持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更久;限制糖类的摄入;保证豆、蛋、奶的摄入;增加果蔬、全谷、坚果的摄入;选择更加丰富的食物来源;避免选择包装类食品;减少食品的加工程序等等。
通过一些科学的饮食搭配,加上孩子肌体自身的修复能力,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变得苗条,而且学习效率、注意力也会迅速提升。
(文:国家一级健康管理师王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