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什么年代,学校里总会出现这样一幕:下课铃声一响,一群孩子飞速冲到小卖部,争先恐后的买零食,其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辣条了,各种口味,甜的、辣的,价格大多是五毛一块……
图源自网络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借助一根吸管,倒在纸上吸”的白粉零食,在中小学生之间也非常受欢迎。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白砂糖,吃起来味道跟糖果差不多,售价仅1元,男生称它们为k粉,经常十几个人一起,边吸还边会作出一副飘飘欲仙的样子。(国家曾就这一问题发布公告,提醒注意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图源自网络)
这些零食,普遍价格都不贵,因为吃起来口感不错或形式时髦,纷纷成为了小卖部的爆款,在学生中间流行。
来路不明的三无食品,你敢让孩子吃?
粗制滥造质量堪忧这些零食价格低廉,牌子众多,像什么“鱿鱼丝”、“臭干子”、“香菇丝”、“干吃奶味棒”……仔细一看,这些零食的包装袋上,几乎找不到食品质量安全标志,大多包装印刷粗糙、生产批号以及可食用日期模糊,有的没有进行真空包装,甚至出现渗漏等情况。
生产过程令人作呕这些零食大多来自小作坊,卫生条件差,生产过程也让人恶心作呕,媒体也爆出不少如在厕所里制作辣条,用脚踩面的新闻,甚至有些来不及装袋的辣条上苍蝇成堆,蛆虫乱爬……
大量添加剂,致癌有一些五毛辣条里,大多含有甜蜜素、脱氢醋酸钠、山梨酸钾、食品香精、鸡粉、葱香粉等添加剂成分,会危害人生殖系统,损害肝脏,神经系统,严重的甚至会致癌。
食以安为先,学生食品安全,先中之先。开学在即,孩子即将返校,尤其要注意孩子的食品安全教育。
这些安全小知识,家长都要收藏~
购买篇家长要告诉孩子购买食品应注意这些问题:
1.到正规商店里购买,不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食品。
2.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尽量选择信誉度较好的品牌。
3.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购买三无食品。
4.食品是否适合自己食用,不适合的坚决不要买。
5.不盲目随从广告,广告的宣传并不代表科学,是商家利益的体现。
习惯篇家长应教会孩子树立健康的饮食观念:
1.讲究卫生,饭前洗手,饭后漱口,不用手抓食物。
2.吃饭要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专心吃饭,不说笑打闹。
3.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带皮的水果和蔬菜应尽量削皮吃。
4.选择食品时,要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
5.饮食要清淡少盐,少吃肥肉、盐腌、烟熏食物。
6.尽量少吃或不吃剩饭菜,减少中毒隐患。
7.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少吃零食、油炸食品。
8.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物或喝水。
常识篇
俗话说“病出口入”,每个父母应该储备科学的食品安全知识,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1.一日三餐要合理,饮食要有度,吃饭有规律。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
2.长期挑食、偏食不利于健康,往往会造成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等。
3.蔬菜可供给人体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素等,因此我们需要每天摄取蔬菜。
4.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六大类。
5.巧克力不是营养品。热量高营养价值较低,吃太多容易出现胃肠道症状,影响胃口。
6.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每天饮水要做到多次少量,每次毫升左右,不要等口渴了再喝。
7.长期大量饮用含糖饮料可能造成青少年身材矮小、骨折、龋齿、肥胖的危险,别把饮料当作白开水。
8.吃零食要有选择、适时适量。不要在接近正餐时吃,临睡前和看电视时吃都不是好习惯。
学生的食品安全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