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赵女士经常感觉胃胀、腰酸背痛、关节酸胀。听同事说,拔罐效果不错。于是,赵女士就在家附近的养生会所去拔罐。
拔完之后,养生师告诉她:“你体内寒气比较重,看,罐印颜色较深。”赵女士一看,罐子里还有水珠,这是咋回事呢?难道是体内湿气太重了,拔罐把这湿气都拔出来了?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拔罐的时候出现水珠,这是什么原因呢?
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作用于经络穴位上,可将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将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吸出体外,罐里有水珠就代表体内湿气较重。
虽然拔罐是祛湿的一种不错的方法,也要因人而异。体质虚弱者、皮肤易过敏者或体表有溃疡者、情绪烦躁不安者、重度失血者、女性月经期以及孕妇等均不宜拔罐。
中医认为,湿是六大致病因素之一,湿与寒在一起,称为湿寒;与热在一起,被称为湿热;与风在一起,被称为风湿;与暑在一起,被称为暑湿。
很多人不了解湿气的危害,我们详细说一说:
1、肥胖、浮肿
湿气入皮下,会影响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降低脂肪燃烧效率,从而导致肥胖。过多的湿气滞留在体内,加重脾运化水湿的负担,就像马车超载一样,有时甚至会影响肾的利尿功能,严重的可继发全身浮肿。
2、伤害关节
湿气进入关节,与“寒”相遇,会形成寒湿,是引发炎症,导致关节疼痛的重要原因。
3、影响排泄
湿气过重,会造成“湿气黏肠”,大便次数增多,且有拉不干净的感觉。中医说,“湿气如裹”,湿气重会影响细胞间的通透性,就像一床湿棉被盖在人的身上一样,会让你常常有头沉、无精打采的感觉。
特别要注意,女性体内湿气重,还容易患上妇科疾病。
比如常见的月经病和带下病,常可感受外湿而致月经前后肢体疲倦,疼痛,头重纳呆或低热难退,经行不畅或经前腹泻,月经量少,痛经,经闭,甚则引发不孕症。
《傅青主女科》云:“夫带下者俱是湿症。”内外湿气结合,会导致带下量多,甚至出现黄、赤、黑等异样颜色的带下液体。
那么,我们最关心的就是,怎样简单、方便的祛湿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喝茶,很多南方人喜欢饮茶,这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方式。大家都知道,南方湿气比较重,饮茶在无形中就可以帮助祛湿。
祛湿的茶饮:蒲公英荷叶茶
配方:玫瑰花瓣0.5g,蒲公英根1.5g,荷叶2g,做成蒲公英荷叶茶包,每日代茶饮。功效:健脾祛湿,消脂
蒲公英别名“尿床草”,有非常好的利尿作用;能治疗小便短赤,增加排尿量,治疗水肿;治疗顽固性尿路感染,不易复发。
荷叶作为药用,主要是取其芳香化湿和淡渗利湿的功效。它本身带有的清香能够帮助食物的转化,荷叶的甘淡能够帮助人体把体内多余的湿气排出体外。
因为蒲公英性寒,此配方特意加入玫瑰花配伍,玫瑰花作为温性药,可以暖胃、消炎、改善痛经。蒲公英利尿和荷叶祛湿配伍,以达到更好的祛除湿邪的目的。
除此之外,在蒲公英中加入玉米须,不但有祛湿的作用,还能降糖。在中药里,玉米须又称“龙须”,性平,有利尿消肿,清肝利胆的功效。据《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介绍,用玉米须开水反复冲泡代茶饮,治疗糖尿病,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