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读书君
#活着#
读书君侃文学系列
前段时间,余华有几个热门视频上了热搜,画风有些搞笑,有人说“要被余华笑死”“余华怕是被写作耽误的喜剧人吧”!
然而,如果你看过他的作品,一定会对他的这些“笑料”有另眼的看法。
余华,百万销量的畅销书作家,他或许也没有想到,作为一个纯文学作家,居然也能迈进百万销量作家行列之中,有多少作家埋头苦干写了一辈子,穷了一辈子。
可以说,余华是幸运的,当然,他的幸运也是源于其本身的实力。
01
很多人都看过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这部电影便是由余华的小说《活着》改编的。
关于余华《活着》这部小说,读书君曾在此前的文章中写过不少的书评。
每当看到有人问,人生到底为了什么活着的时候,读书君总是会建议大家看看余华的《活着》。
小说中的主人公徐富贵,可以说就是一个可怜的人物。他的人生,其实就是这个世间,绝大部分人的人生写照,甚至比很多人的人生都还要难。
在他身上,几乎历经了这人世间所有的悲和苦。徐富贵,出生于大地主家庭,原本生活过得大富大贵,衣食无忧。结果,因为生活实在过得太安逸,不思进取,天天吃喝嫖赌,把家底败个精光,甚至还把亲爹气得从粪缸上摔下来,死了。
没有家业的徐富贵,沦落成为了底层社会的人民。自此,他的光辉人生也从此落幕,之后的大半生,伴随他的是一次次的悲苦经历和磨难:
被迫种地、被抓去当壮丁、中年丧子、丧女,最后老婆死了,孩子也死了,直到晚年,他几乎一无所有。
人生,本应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而他的人生,却一步步地在做减法,一点点地丢失所有。余华用了12万字,向众人展现了一个活着的人,如何一次次面对死亡的问题。
02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这是余华在小说《活着》中文版里的自序,也是读书君记忆最深的一段小说文字。
活着,简单的两个字,却饱含了人生的全部所有内容。
小说中的徐福贵,从第一次挑起扁担的那一天开始,他的人生开始为活着而活着。
他本是一个不经世事的风流少爷,家业败光,老父亲被气死后,变成穷人的他,不得不独自挑起生活的重担。
为了生存,他开始学会低头,不得不厚着脸皮走进曾经属于自己的大杂院,乞求地主龙二租给他几分少得可怜的地。
他说:“我一直没去龙二家是怕自己心里发酸,我两脚一落地就住在那幢屋子里了,如今那屋子是龙二的家,你想想我心里是什么滋味。”
这是他的内心独白,也是对自我落魄人生的一种自嘲。
为了种地,他深深浅浅地,一脚又一脚地踩进了那泥泞肮脏不堪的田地里,那些曾经让他极度不想接触的地里。家业败光前的他,上学是仆人背着去的,连逛青楼都是被肥胖的女佣人背着走的。
没有家业,没有大杂院的他,带着妻儿老少,蜗居在破旧的茅草屋里,日子过得多么凄苦不言而喻。
养尊处优了大半辈子的老母亲,何尝经过这样的家庭变故和人间挫折,加上年老体弱,身体早已不堪折磨。
为了给生病的母亲治病,徐福贵赶到城里去请郎中,却被部队拉去当了壮丁。
当他再次回到家的时候,老母亲早已病逝,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养育着儿女,而女儿因为高烧不治而成了哑巴。
写到这里,也许你会和我一样,想着日子已经够苦,生活已经够不幸了,如果说这是他前半生浪荡无度造成的人生悲剧,按理到了这里,上天也应该给他按“停”下来人生的悲剧键了。
然而,事实上,生活的残酷,从来不会因为谁而改变。(人生,本来就是一场自渡)
随后,家中唯一的儿子因为献血,被医生抽血过多而死。
多么让人绝望的打击!
03
有句话说,人生三大悲哀:少年失母,中年失妻,白发人送黑发人。
而对于徐富贵来说,几尽全都“包揽”。
如果说,儿子是他第一次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那么之后的女儿凤霞在生产过程中因大出血而死,女婿二喜在工作事故中意外惨死,则是他一次又一次承受着同样的悲痛。
最后,连本应该陪伴他走完一生的女人,也因为患病而过早离开了人世。
苏轼曾说:“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是他对亡妻的思念和哀悼,这种痛彻心扉的感情,让多少人为之动容。
而对于徐富贵而言,也不过如此,甚至更上。他何止是失去妻子,更失去了所有。
晚年时期,女儿给他留下的唯一的命脉,与他相依为命的外孙苦根,也因为吃豆子活活撑死。
什么是人生最大的悲痛?大抵就像这样吧,看着生命中最至亲的人,一个个从自己的生命中消失,而自己却留不住任何一个。
徐富贵的一生是苦的,苦得像烂在地里的大苦瓜一样,泥泞不堪。
然而,纵使岁月对他百般折磨,他也从未抱怨过命运的不公。
他一次次地重拾对生命的热度追求。从老父亲被气死,家产全被输光开始,他开始学会种地。
一个地主家的少爷,从来都只知道向佃农收租,哪曾下过地干活。当他第一次卷起裤脚,踩在烂泥上,笨拙地学着老农种地时,那是他第一次领悟到了“人生”二字的苦。
当初终日不学无术,挥金如土,“妻妾成群”,仰仗着家有良田万顷,肆意挥霍人生,最终都被岁月残忍地一一“告还”。
04
是岁月无情,还是人生本苦?这个问题,或许永远没有答案。
我们唯一能够知道的是,人生,向来都是无常的,每一场人生的背后,都是一场殊死搏斗的过程。
生活,生生不息的“生”,活着的“活”。从古至今,“活着”向来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在张爱玲的笔下,“生是起点,死是终点,是对生命的升华”。
在史铁生笔下,“生死是种,谁也逃不过的困境”。在阿来的笔下,“生命如血,更如尘埃。当生命失色的时候,比血还黑,比尘埃还虚空。”在哲学家伊比鸠鲁口中,“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
而在余华的《活着》小说中,生与死都是人生常态,活着才是本真。
徐富贵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生离死别,然而,纵使人生的幸福一次次被撕裂,他也只能不停地去承受岁月带给他的伤痛,并以坚强的意志活着!
所以,我们穷其一生,到底是为了什么?要问这样的问题,我们不妨从余华的《活着》中寻找答案。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说得也不过如此。
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死亡本是生活常态。
人生中,除了生死,其余都是小事,既然无法决定生死,那就努力地活着吧,人生,本就需要坚强!
王小波曾在《黄金时代》中说:“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
但愿,你也能如此!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