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肥胖是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在许多国家中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儿童期肥胖不仅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形态,还可能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
更为严重的是,大多数儿童期的肥胖可能会延续到成年,这与成年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脏代谢性疾病以及过早死亡有关。因此,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的预防和管理至关重要。
近期一项发表在《柳叶刀-糖尿病内分泌学》(TheLancetDiabetesEndocrinology)的综述,总结回顾了当前儿童青少年肥胖的流行病学和相关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截图来源:LancetDiabetesEndocrinology
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定义是什么?
目前,各相关组织对儿童青少年肥胖有不同的定义。比如,国际肥胖工作组(TheInternationalObesityTaskForce)将病态肥胖定义为,年龄和性别校正后的体重指数(BMI)在18岁时≥35kg/m(常用于流行病学研究)。
美国心脏协会(TheAmericanHeartAssociation)对2岁~20岁的儿童青少年推荐应用性别、年龄别“BMI生长曲线”进行评价。超重和肥胖分别是指,根据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性别、年龄别BMI>第85个百分位数(即BMI>85%的人)、≥第95个百分位数(即BMI≥95%的人);重度肥胖是指,性别、年龄别BMI≥第95个百分位数的%。
中国儿童青少年有自身的遗传特征和生活环境,肥胖判定标准与其他国家不同。如下图所示,国际生命科学学会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了中国人群超重和肥胖的筛查BMI分类标准,可作为中国人群评价体重状况和个体肥胖筛查的参考依据。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kg/m)(截图来源:参考资料[2])
有多少孩子可能是“小胖墩”?
全球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从年至年,全球5岁~19岁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率,女孩从0.7%增加到5.6%,男孩从0.9%增加到7.8%。
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肥胖负担可能遥遥领先。年世界肥胖联盟估计,在年和年全球预计将有2.06亿、2.54亿5岁~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患肥胖症。在年,估计有超过万肥胖儿童的42个国家中,中国的排名最靠前,其次是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和巴西。
图片来源:RF
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原因,不只是个人
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发生发展是遗传、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论文中指出,肥胖的发展和延续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生物-社会生态框架来解释(如下图所示),由公共政策、社会、社区、儿童护理和学校、家庭和同龄人以及个人层面的6层因素共同促进脂肪组织的沉积和增殖。
▲影响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各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的社会生物学模型(截图来源:参考资料[1])
论文重点介绍了4大类因素:
环境和行为因素:如睡眠质量差、家庭饮食习惯不健康、运动习惯不佳、接触电子屏幕的时间过长等。
生命早期因素:比如母亲在孕前肥胖、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孕期吸烟、患有妊娠期糖尿病,都会增加孩子肥胖的风险,母乳喂养对儿童肥胖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婴儿期暴露于抗生素也与儿童超重和肥胖风险的轻微增加有关,这可能是由肠道微生物组的改变引起的。
与肥胖有关的疾病:肥胖可能继发于一系列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皮质醇增多症、生长激素缺乏症、由于手术或创伤导致的下丘脑-垂体损害。部分药物使用也与体重过度增加有关,如糖皮质激素、一些抗癫痫药(如丙戊酸钠)、胰岛素和一些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奥氮平、氯氮平)等。
体重病耻感:是指一个人因为超重或肥胖而导致的自我贬低、消极刻板印象;患者容易受到同龄人的取笑和欺负。这样会导致恶性循环,使患者更容易养成不健康的身心问题,比如暴饮暴食、自我伤害、抑郁等。
肥胖引来了多少健康问题?
论文中指出,根据年龄和肥胖的严重程度,患者的所有身体系统都可能在短期、中期或长期受到肥胖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从儿童、青少年到成年的任何时期,都有可能会发生全身各种器官或组织并发症,影响涉及大脑、心脏、肺和呼吸道、内分泌系统、皮肤、肠道、肾脏甚至骨骼肌肉系统等多个方面。
▲与儿童青少年肥胖有关的短期和长期健康影响(截图来源:参考资料[1])
因此,在儿童时期就需要重视评估肥胖并发症,将肥胖本身和并发症共同进行防治。为了详细评估肥胖的原因和相关风险,专业人员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