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的危害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切胃减肥手术标准放宽了,变瘦可以更任
TUhjnbcbe - 2023/3/12 8:43:00
                            

原创燕小六医学界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区别于白种人先胖屁股、大腿,中国人则是先长肚子。腹部肥胖占我国肥胖人群的31.5%。使用BMI定义超重、肥胖,不适用于所有人群。不能仅凭BMI值来划定减重手术适用人群。

撰文

燕小六

近日,美国代谢减重外科学会(ASMBS)、国际肥胖和代谢疾病外科联合会(IFSO)联合发布声明,全面调低减重手术门槛。

按其内容,身体质量指数(BMI,kg/m2)≥35的单纯肥胖者,无论是否有代谢性疾病,均可以考虑手术治疗。BMI在30-34.9且有代谢性疾病者,可考虑手术。

这一标准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年版指南提出的BMI至少40,或≥35且存在代谢性疾病,均明显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最新声明对中国也有指导意义。它单独提出亚洲人群适用指证,称BMI≥25提示临床肥胖,≥27.5可考虑减重代谢手术。

“这比我国现行的手术指证要宽。”中国医医院内科负责人毕会表示。

ASMBS是美国最大的减重外科医生和综合保健专业人员团体。IFSO在全球设有72个国家级协会,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相关机构。由这两家机构联合发布的最新声明权威性高、接受度广,或将改变全球减重手术实施情况。

同济医院减重代谢中心教授、首席专家朱江帆主任医师指出,时至今日,NIH的年版指南的局限性明显,对减重手术的显著优势、技术进步,以及对手术缓解代谢性疾病等认知均不足。学术界呼吁革新久矣。年《柳叶刀》就发文建议、予以修订。

ASMBS、IFSO最新联合声明在“关键词”部分,点明修订后的亚洲人群BMI阈值。/SOARD

亚洲人胖得“与众不同”

朱江帆告诉“医学界”:“减重手术是通过切除部分胃或让小肠短路,以减少食物摄入或吸收,调节代谢,达到减轻体重,改善、治疗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目的。上述最新声明指出,亚洲人群BMI达到27.5就能做减重代谢手术。这就意味着BMI达到这一数值,无代谢性疾病亦可考虑手术。”

该声明在“手术标准”条目下,解释了亚洲人群BMI的特殊性。

它指出,世界卫生组织(WHO)以BMI≥25和30,分别定义超重和肥胖。这存在两大不足。第一,相关BMI是基于白种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推导得出,没有考虑到人种差异。第二,它不考虑性别、年龄、脂肪分布等个体情况。

以亚洲人群为例,亚洲人胖得“与众不同”已成临床共识。从解剖学看,亚洲人的体脂含量通常高于白种人,尤其是上半身脂肪明显更多。因此,在身高、体重相同时,白种人的肩背是肌肉线条如刀刻,亚洲人则是厚实圆润无棱角。

此外,区别于白种人先胖屁股、大腿,中国人则是先长肚子。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腹部肥胖占我国肥胖人群数量的31.5%。

这一肥胖类型与多种代谢紊乱有重要关系。研究显示,BMI为30者若存在内脏脂肪堆积,发生代谢紊乱和心血管疾病等风险会显著高于BMI=40、但脂肪主要堆积在下肢者。通俗地说,就是大腹便便比腿粗屁股大,更要命。

医院肥胖与代谢病中心会诊,看到过大量的体重超标者。她表示,肥胖是代谢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BMI超过28的人中,99%会合并血脂、血糖、脂肪肝等代谢异常。

过多脂肪组织的质量效应或其直接的代谢效应,还与各种慢性病有关,包括糖尿病、脑卒中、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多项调查显示,有超过种与肥胖相关的共存疾病。胖得越久,晚期并发症越多,致残致死风险越高。

中国人的胖还表现为带来的后果更严重。年,《柳叶刀》子刊发文称,调整年龄、性别后,白种人在BMI=30时的2型糖尿病发病率,和中国人在26.9时一致。“这说明,中国人患2型糖尿病的BMI值,低于学界对该人群设定的肥胖临界值(BMI=27.5)。”

在亚裔人群中,低BMI者的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要高于非亚裔人群。前述最新声明指出:“使用BMI定义超重、肥胖,不适用于所有人群。不能仅凭BMI值来划定减重手术适用人群。”

中国医医院内科负责人毕会(持病案夹)和同仁在会诊中。/受访者提供

评估开不开刀不能只看BMI

实际上,我国的相关指南、共识已经基于“中国式肥胖”的特色,做出了个性化定义。

《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指出,建议使用BMI=24.0-27,及BMI≥28,来定义超重和肥胖。男女腰围分别≥90、85厘米,为“中心性肥胖”。举例来说,对成年人而言,无论男女,身高1.70米、体重超过73公斤,就是超重;突破81公斤,属于肥胖。

基于此,我国减重手术指证起始门槛要低于NIH年标准。

以单纯肥胖为例,《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版)》(以下简称《中国指南》)称,BMI≥32.5,即推荐手术。BMI介于27.5-32.5,至少符合2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合并症,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内科治疗难以控制,可考虑手术。

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BMI≥27.5,即推荐手术。BMI介于25-27.5时,若伴中心型(腹型)肥胖,可酌情提高手术推荐等级。

所谓代谢综合征组分、合并症,包括血压、血脂、血糖等代谢异常,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糖尿病、男性性功能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肾功能异常等器质性疾病。

注册营养师、知名科普作家吴佳告诉“医学界”,她在减重门诊看到,大部分人通过营养、运动、药物、生活方式干预等手段结合,可以成功减重。“每个人依从性不同,确实有人主客观都无法长期坚持。”

这有多方面原因。有些人的肥胖是代谢问题,进食很少、仍在长肉。有些人的胰岛素分泌量大,但身体无法正常利用,大脑总产生饥饿错觉,致其食欲旺盛。还有些人过度肥胖,活动不便,很难耐受高强度锻炼。

毕会认为,体重基数越大,非手术减重的效果可能越不明显,改善代谢的难度也越大。“我遇到过体重反复波动者,因滥用减肥药而患上尿*症。我能体会他们想减重的愿望,也惋惜其走了弯路。这种情况下,减重手术比其他方式更安全。”

和中国的减重手术指南相比,ASMBS和IFSO的最新声明可能让手术适用人群扩大化。其指出,长期数据一致证明,减重代谢手术在治疗临床严重肥胖及其合并症方面,安全、有效和持久,与非手术治疗方法相比,能降低死亡率。

但临床上仍可能存在一些“模糊地带”。“我们接诊过一名患者,血糖非常高,其他治疗都无效。严格按照国内外标准,其BMI差了0.5,不在推荐手术的范围内,怎么办?”朱江帆介绍,该病例经综合评估后,已接受减重手术。术后第二天,空腹血糖降到8mmol/L,完全有希望降到正常范围内。

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随机对照研究,发现肥胖者(BMI=36.03.5)接受减重手术3年后,24%能达到主要终点,即无论是否用药,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都能降到6.0%或更低。而在非手术组,达标者仅5%。此外,手术组的体重降幅更明显,生活质量指标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且无重大晚期手术并发症。

《精准肥胖代谢外科手术中国专家共识(版)》对此称,肥胖的个体化差异很大,可能出现病因、脂肪分布、并发疾病等多方面不同,单一依靠BMI分类,并不能准确反映肥胖的复杂性和异质性,有必要采用包括腰围、臀围、腰臀比、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含量和肥胖合并症等多项指标,进行更精细分类、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

同济医院减重代谢中心教授、首席专家朱江帆主任医师和团队在手术中。/受访者提供

不要误解了减肥手术

相较于NIH的年版指南,ASMBS和IFSO最新声明的另一大变化,是提出减重代谢手术没有年龄上限。其内容显示,过去几十年中,越来越多的70岁以上者受益于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年轻人。所以,老年人完全可以接受减重手术,而虚弱、认知能力、吸烟史和器官功能才是手术真正的禁忌症。

“手术技术变了。传统外科手术已被更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所取代。目前,减重代谢手术已经成为普外科最常开展的手术之一,围手术期死亡率非常低,介于0.03%到0.2%。”声明称,当下主流的减重手术有两种,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SG)和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LRYGB),占全球减重手术总量的90%。

这两种术式都是在腹腔镜下完成。LRYGB旨在改道,会把胃分成上小、下大两部分,在“小胃”上开条岔路和小肠相连。LSG则是减容,切掉70%的胃,再进行缝合,使近乎半圆的胃变成细长的香蕉形。

右图为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左图为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BariatricsurgeonIndia

《中国指南》列出3种推荐术式,包括袖胃、胃旁路和胆胰转流十二指肠转位术(BPD/DS),并提出明确的手术适应证。朱江帆是这一指南的编写人员之一。他介绍,我国减重手术也是以LSG、LRYGB为主,BPD/DS用得很少。

“曾经认为腹腔镜手术视野有限、术后粘连严重,胆囊切除也不能做。如今,腔镜已经变成外科手术标配。”朱江帆说,随着技术、器械不断发展、成熟,微创减重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阑尾、胆囊切除差不多。

可靠、安全、看似一劳永逸,减重手术的这些“卖点”也吸引着一批体重并不超标,但想再瘦点的爱美人士。

“我遇到过很多人,身材顶多算丰腴,医院去,坚决要手术。”毕会说,这类人做减重手术,很可能“失败”。

朱江帆认为,人体会自我调节,不会在接受手术后就一直瘦下去。最常见的就是术后胃口慢慢恢复,袖珍胃一点点被撑大,营养吸收越来越好。

尤其是术前小体重者,体重逆转或许更快,不可能“瘦成闪电”。一方面,减重手术约能减去多余体重的80%左右。体重基数越小,通过手术能减掉的体重越有限,复胖也就更容易。另一方面,要维持减肥成果,必须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管住嘴、迈开腿。

《中国指南》就术后管理提出,术后恢复期即进行日常运动锻炼,鼓励每周至少分钟有氧运动,以及每周2-3次力量训练,尽量减少碳水化合物与脂肪摄入。想走捷径的人往往自控力差,手术减掉的重量很快就能“吃回去”。

根据《中国指南》,BMI不足25者,不能配合术后饮食及生活习惯改变、依从性差者,都不推荐手术。

虽然微创手术更加安全、有效,但接受减重手术毕竟要付出身体健康的代价。毕会指出,术后一段时间内,患者只能吃流食和全营养代餐。摄入过量或难以消化的食物,可能被迅速排斥出来,形成反流式呕吐。

《中国新闻周刊》调查发现,在切胃后的患者中,很多人在术后3个月甚至一年还有烧心、反酸等症状,程度有轻有重。有人切胃两年多后,因一直有强烈的反流,造成食管糜烂。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代谢和减重外科主席弗朗西斯科鲁比诺曾指出,相较于减重手术缓解糖尿病的作用,人们总是更

1
查看完整版本: 切胃减肥手术标准放宽了,变瘦可以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