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流行一句话:“有一种饿,是你爷爷奶奶觉得你饿!”。胖宝宝非常惹人喜爱,家长都喜欢宝宝胖胖的,担心宝宝吃得少,很多时候,孩子已经吃饱了,大人还是觉得孩子吃得不够,拼命投食。殊不知,儿童肥胖对孩子的危害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有精神上的损伤。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肥胖?
不能看感觉,不能跟邻居家的孩子比,而是有标准的。判断儿童肥胖,有两种方法:
1)用体质指数(BMI),即体重(kg)/身长的平方(m2):一个成年人的BMI超过24,那么就属肥胖了。如果孩子的BMI数值在同性别、年龄段参考值的P85-P95之间,则为超重,超过了P95就是肥胖了。
2)用身高(身长)的体重,当身高(长)的体重在同性别、年龄段的P85-P97之间,则为超重,超过P97就是肥胖了。
体重/身高(长)判断超重或肥胖的界值点
研究显示胎儿在宫内、出生后第1年以及5岁是脂肪组织聚集、肥胖发生的易感年龄,也是青少年和成人期肥胖早期控制的第1道防线。因此肥胖一级预防的重点放在儿童时期。下面跟大家聊聊关键期的预防。
胎儿期:预防胎儿过重。如果新生儿出生体重过重,今后发生肥胖的概率大大增加。备孕父母,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调整孕前体重至适宜水平。妊娠妇女需要增加营养,但并不是营养摄入越多越好。孕妇首先要定期检测体重增长是否符合正常妊娠的生理规律,正常妊娠妇女前三个月增加1.5~3.0kg,以后每周增加克,至足月儿时体重比未妊娠时增加12.5kg;其次,妊娠妇女要根据体重增加情况调整热量摄入量,保证适当的活动量,如散步、轻体重活动等。
婴幼儿期:鼓励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研究表明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多年后发生肥胖的风险显著低于人工喂养,而且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婴儿以后发生肥胖的概率越低。其原因可能是母乳喂养更好地控制每天的摄入量和间隔时间,而人工喂养常有过度喂养的情况。6个月起添加辅食,要避免过多或过早加入碳水化合物类食物,提倡顺应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并定期监测体格指标,追求健康生长,对超重或者肥胖婴幼儿应增加监测次数。
儿童青少年期:平衡膳食+规律运动+监测体重,培养儿童规律就餐,自主进食,不挑食的良好饮食习惯,膳食安排和烹调食物宜清淡,少盐少油脂,尽可能保持食物原汁原味,不喝或少喝饮料,尤其是高糖类、碳酸类的饮料,这样有助于儿童形成终身健康饮食习惯。此外,学龄儿童每天应进行至少60分钟的体育活动,平时可以多带孩子做户外活动。比如游泳、快走、慢跑、体操等,减少静态活动,比如看电视,玩手机,电脑电子游戏等。要定期体重检测,发现体重增加过快,应引起重视及时调整。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图片来自网络通俗点儿说要想预防肥胖:管住嘴、迈开腿。
推荐电影:
英国纪录片《Toofattotoddle》(《过胖以致无法学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