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一方面食材丰富、获取方便,如饮食不节、容易营养过剩;另一方面生活便利、出行有车、四肢不勤、身体营养消耗过少等,导致肥胖已成为一种常见体质现象。
中医认为“肥人多痰湿”“肥人多气虚”。
肥人形体过于丰盛,全身四肢百骸内脏器官多处于气虚状态,以致身体笨重,行动迟缓,动辄气促,体型过胖会降低身体免疫力导致高血糖、高血压、高脂血等现代疾病的发生,还会导致皮肤湿疹、失眠、心脏病、肝病、肾病等其它各种病症的发生。
中医认为肥胖是一种症候,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1.外因饮食不节,消耗过少
2.内因肾阳不足,脾气虚弱
内外相应导致营气过剩,运化不足,从而体内生痰、留湿、寒凝、气虚。
看看古代医家关于肥胖的论说:
元.朱丹溪“肥人气虚生寒,寒生湿,湿生痰,故肥人多寒湿”。即痰、湿、虚是肥胖症的最主要病机。气虚不能运化、输布水液,则易生水湿痰饮,导致肥人多痰湿。宜二陈汤加参、芪、归、术、银花、连翘等类治之。
明末医家傅青主指出妇人更易患肥胖,原因就是痰湿停积日久、有助膏脂的形成,与其“恣食厚味”有关。
清.陈士铎“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能运化,故痰生之。”肥胖多痰的根本原因是气虚。脾气亏虚,不能运化水谷,导致痰湿内生,湿浊积聚,促使血中脂质增加。
清.何梦瑶提出“肥人气滞必挟痰”,主张用二陈汤加枳壳、香附,重者加苍术、白芥子,来治疗肥胖。
清.温病家叶天士“湿从内生,必其人膏粱酒醴过度,或嗜饮茶汤太多,或食生冷瓜果及甜腻之物。其人面白而肥,肌肉柔软”。提出内湿产生的三个主要因素,过食膏粱甜腻、厚味肥甘、酒醴汤茶、生冷瓜果,均可导致精微物质过剩,化为脂液而引起肥胖。
清.管玉衡:“肥人多湿,故脉沉。”肥胖症主要表现为沉脉,其原因在于湿浊凝滞脉气于内。
清.程文囿《医述·治法》:“肥人之身,以火为宝”。肥人大多阴气盛、火气衰,阴气盛则多湿、多痰,而湿、痰又可导致三高等多种疾患。
总之,中医病机病因分析,肥胖是肾阳不足,脾气亏虚,不能有效运化水谷(比如经常有人说喝水都能发胖),导致痰湿内生,湿浊积聚,促使血中脂质增加,而人身的真阳之气能蒸化津液,驱散痰湿,故对肥胖之人,补气壮阳是肥胖的治疗总原则。
既知其理,必知其法。肥胖的经方辨证论治,主要有三类治症思路,可有效祛湿、祛寒、泄热、化痰:
1.温阳化湿,如真武汤,苓桂剂,麻*类方等
2.甘淡利湿,如五苓散、猪苓汤、四神汤,防己*芪汤等
3.苦温燥湿,茵陈篙汤、半夏泻心汤、三*汤等
兼有胃热多食者,可考虑白虎汤类方等祛胃热降低其蠕动速度,从而减少水谷摄入需求;长期一些激素类西药导致的肥胖需要从根源上查找原因而治其本。
有寒湿体胖者用温阳化湿类方一月减重20斤左右(其中病反应为不影响精力的水样腹泻、头晕等),也有久坐不动“尊夫人”体型者,用防己*芪汤重剂减重数十斤,其身体精力改善明显,相关副证明显减轻或消失。
中医认为健康匀称体质最终还是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调整心态等通过自律动态保持身体健康状态,不是靠药物维持和依赖。
经方方剂药简力专,药力峻猛,过犹不及,体质肥胖者切勿擅自开方抓药,需专业的经方医师指导下辨证出方用药,才能调理体质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