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人腺病*呼吸道感染、结核病、水痘、麻疹、风疹等。解放*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针对几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从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3方面提出防控建议。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经常发生抗原变异,包括H1N1、H3N2、H5N1、H7N9等多种亚型,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易在人群集中居住地区暴发流行。典型流感症状包括急起高热、畏寒、全身疼痛、显著乏力、轻度呼吸道症状等,咳嗽与乏力可持续1周以上。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其次为隐性感染者,症状出现前2天到症状出现后大约1周均会传播流感病*。流感病*的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对同一亚型会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不同亚型间无交叉免疫。
防控措施
管理传染源。如果有朋友患了流行性感冒,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患者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3天,若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立即进行隔离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每天开窗通风。如果室内空气不流通,容易滋生细菌,造成群体性交叉感染。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用脏手触碰眼、鼻、口等部位;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不随地吐痰。
保护易感者。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接种流感疫苗应在流行季节前1-3个月完成。由于各型或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且流感病*变异频繁,因此流感疫苗需定期注射。如果接触了流感患者,可在48小时内使用药物预防,如奥司他韦、金刚烷胺、板蓝根、大青叶等。此外,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抗力,进行户外训练时注意保暖。
人腺病*呼吸道感染
人腺病*呼吸道感染可引起多种疾病,包括肺炎、支气管炎、膀胱炎、眼结膜炎、胃肠道疾病及脑炎等,是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之一。人腺病*传染性较强,在密闭、拥挤和潮湿的环境常可引起暴发流行。症状主要有急性发热、咳嗽、咳痰、咽部不适等,还可能出现腹泻、乏力、恶心、食欲减退等消化系统症状,少数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晕。人腺病*的传染源为人腺病*感染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传播途径有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粪口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大多症状轻微或无明显症状。
防控措施
管理传染源。如果有人出现急性发热、咽喉疼痛、结膜炎等症状,医院检查,早隔离、早诊治;症状轻微者尽量居家隔离休息,减少外出,避免前往公共场所。
切断传播途径。勤洗手、勤消*,不要用不洁净的手触摸眼、鼻、口等部位;避免接触患者及其呼吸道飞沫;冬春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不去卫生条件差、不规范的游泳池、浴池等场所;外出时戴好口罩,避免接触病人。
保护易感者。目前尚无可供普通人群使用的腺病*疫苗。平时应多饮水、多吃蔬菜和水果、注意锻炼身体;流行期间可口服板蓝根冲剂、连花清瘟胶囊、利巴韦林等药物,并用干扰素滴鼻3-5天,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青年人多发。结核杆菌主要侵犯肺,引起肺结核,其他部位也可继发感染。除少数发病急促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排菌的肺结核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呼吸道传播是该病传染的主要方式。
防控措施
管理传染源。要提高结核病防控意识,及时发现患者,并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做好年度健康体检、复检等工作,定期进行肺部健康检查,及时掌握健康状况。
切断传播途径。据统计,每10分钟通风换气1次,4-5次后可以吹掉空气中99%的结核杆菌。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洗漱用具专人专用、勤洗手、勤换衣;患者使用过的餐具、衣物等需煮沸消*,一般煮沸10-15分钟;与患者接触时戴好口罩。
保护易感者。平时要规律作息,避免长期过劳和精神紧张;注意饮食均衡、戒烟限酒、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以减少感染和发病几率。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应接种卡介苗。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有发热、分批出现的全身性斑丘疹、水疱疹、结痂等。冬春季节多发,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水痘患者是疾病的主要传染源,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均可传染。密切接触的易感人群90%会发病,病后可获得长期免疫,一般不再发生二次感染。
防控措施
管理传染源。水痘患者在发病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均有传染性,需及时进行隔离治疗;患者污染物、用具可通过煮沸或日晒消*;接触患者的易感者应留观3周;患病期洗澡最好采取淋浴方式,不要搓破水泡,使用中性、温和的沐浴液。
切断传播途径。水痘病*在阴雨天气特别活跃,平时要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还可采取紫外线照射等方法消*;患者注意修剪指甲,避免因抓破水泡提高传染几率;健康人群尽量不要接触急性期患者,接触时戴好口罩、不要触摸患者皮肤、做好手卫生,避免病*残留。
保护易感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或孕妇等,如有接触史,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丙种球蛋白预防。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