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先天的吗 http://pf.39.net/bdfyy/bdfhl/150106/4552319.html冬季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1:
对于孩子上幼儿园后,容易咳嗽、流涕、发烧等现象,各位家长心中肯定很着急。其实,这是每个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我想利用家园栏的形式,让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有个了解,同时也学会掌握如何护理孩子的知识。
一、幼儿在园的日常保健护理:
包括:晨间清洁卫生、晨间接待、户外活动、大小便、餐前餐后管理、幼儿睡眠、午点安排、幼儿个人卫生、幼儿离园、物品管理、幼儿衣着。重点解释:幼儿所用物品如何进行消*,班上二位教师对幼儿辛勤护理,咳嗽时给孩子喝水,同时在天气有变化的情况下,老师都会给家长发信息,上幼儿园戴口罩、帽子,脖子上扎个小围巾等。
二、周六、周日在家如何护理好孩子。
1.按要求做好孩子的早中晚餐。
2.幼儿外出活动时,一定要是适量运动。及时穿脱衣服,保证孩子充分引用白开水。
3.到商场、肯德基等不要喝凉饮料,保持孩子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作息时间,学会自理。
三、如何给孩子用药
1.俗话说“是药三分*”,尤其是有些家长盲目使用抗生素,家长们通过网络和媒体也了解到,我国人均使用抗生素是美国的十倍,特别是有些家长孩子一发烧就挂水,使孩子没有抵抗力,特别是有些孩子只是流涕和咳嗽,家长就给孩子吃治疗发烧的药,说明书上要求一天吃两次的药量给孩子吃三次。
2.多使用抗生素的危害性;如过敏性皮疹,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更严重的是杀死体内正常的菌群,破坏体内微生物的平衡,消弱身体的抵抗力,研究表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病*感染,用抗生素无效。
四、孩子患病后的护理。
1.注意休息,多喝白开水“若要小儿安,须予三分饥与寒”注意饮食清淡,吃七八分饱。
2.根据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服,不要穿得过多。
五、幼儿园是如何制定带量食谱的。
1.根据儿保所要求,做好荤素搭配、粗细搭配、色彩搭配
2.每月召开伙委会,研究膳食营养,对孩子身体发育做营养评价。
六、家长配合
1.早晨一定要让孩子吃好早餐入园。
2.下午离园时不要在户外玩太长时间,因为园内保证每天有2个半至3小时的活动时间,多喝白开水。
冬季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2
p>秋季天高气爽,草木凋零,大地气象明朗;冬季万物闭藏,天气干燥,气温低,西北风肃杀,属凉燥。因此,秋冬季的养生是以适应秋冬季气候变化为主;预防旧病复发,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复发与发生、发展。
按照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重要的是顺时养生。顺时就是顺四时而适寒暑。这是中医养生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人体适应四时阴阳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说明人体五脏生理活动必须适应四时阴阳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秋冬季由于夏、秋季节交替,气温变化较大,空气又干燥,如果机体不能适应这一变化,抵抗力下降,很易患感冒,一些“老毛病”也特别容易复发,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
1、感冒和呼吸系统疾病:秋冬季气温变化莫测,温差大或气温过低,空气干燥,是感冒多发季节。秋冬燥易伤肺,如因着凉,导致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则会出现肺及呼吸道疾病,如口干咽燥、鼻塞、发烧、咳嗽、咳痰及上呼吸道炎症、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尤其是老年人、小儿、体弱及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病史者更易复发。秋天花粉、冬天冷空气过敏则易引起支气管哮喘。
2、胃肠道疾病:入秋后气候转凉,身体疲劳时,抵抗力下降,消化功能和肠道抗病能力减弱,易发生腹泻,尤其小儿易感染秋季腹泻(病*所致)。有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史者,秋冬季节易复发。
3、风湿、关节病:秋冬季气温低,大风降温天气,骨关节性疾病易复发或发生、发展。
4、心、脑血管疾病:寒冷刺激致血管收缩,血流缓慢,易诱发心肌梗塞、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在此季节血压升高,症状加剧。
生活起居
1、注意防寒保暖:秋季早晚气温变化较大,不要贪凉,夜温低要盖好被褥,以免受凉,日间衣着不宜过厚,以不着凉为度。适当少穿点,适当冻一下,利于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冬季注意衣着保暖,室内温暖,预防寒冷侵袭,尤其注重足的保暖;但忌暴暖、过度烘烤。外出时注意手、足、头面部防寒保温,预防冻疮。
2、环境舒适:室内温度湿度要适宜;室温保持在22-28摄氏度之间,湿度在50%-60%左右。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室内燃煤取暖要注意防止煤气中*。
3、睡眠充足:秋季应早睡早起,冬季早睡迟起。一般8-9小时睡眠,老人可以适当增加,如晚上睡眠不足,可坚持午睡1小时;但睡眠不宜过多。睡眠时注意防寒保暖,免受寒冷风的侵袭,引发感冒、呼吸系统等疾病。忌蒙头入睡,应开小气窗通风。
4、皮肤保养:保持皮肤滋润,科学洗浴;秋初湿热并重,注意皮肤清洁防止感染,秋冬季气候干燥气温低,忌洗浴过勤、水过烫、揉搓过重,忌浴液碱性太强,否则皮肤更为干燥,易发痒、皲裂。浴后可涂擦甘油、止痒霜、润肤露等,以保持皮肤湿润,防止皮肤干燥、脱屑。
饮食调养
秋冬季节天气特点是干燥、寒冷,饮食宜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
1、多食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蔬菜、水果、豆类等食品,如梨、西红柿、柑桔、葡萄、大枣、萝卜、芝麻、莲子、银耳、蜂蜜、红豆等。少食辛辣食品,以改善脏腑功能,增加抗病能力。
2、注意补充水份,每日不少于-毫升。
3、冬季宜食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禽蛋、猪肝、芝麻、*豆、花生等。
4、冬天为增加御寒能力,其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摄入含糖、脂肪的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但要注意秋冬时食欲增加,饮食过量,运动减少,热能消耗量少而致肥胖,需要多食低热量减肥食品。同时注意不要过量进补,否则有害无益。
5、适当用保健食品,最好选择中草药保健食品,以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及呼吸道感染。
注意锻炼身体
秋冬季节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锻炼方式因人而异,选择个人所能承受的运动,其中有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如冷水洗手面加之摩擦按摩。运动时不要穿得太厚,应稍有“冻”感,切勿搞的大汗淋漓,当周身发热,尚未出汗即可停止。尤其老人的锻炼要量力而行。要注意防受凉,运动时不要穿的过少,身体发热时不宜一下脱得太多,切忌穿汗湿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免着凉。在运动锻炼前做好充分准备活动,以防运动损伤。运动者在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以养阴益气、维护和巩固肺功能,达到清肺热、利咽喉的目的。
精神调养
秋冬季精神调养要做到安然恬静、情绪稳定、胸怀开朗、心情舒畅而达到养精蓄锐。由于气候变化不定,冷暖交替,给人的生理、心理带来一定影响。因而必须注意心理上的调适,正确把握自己,学会自行解脱。可采取与朋友交流沟通、参加户外活动及文体活动等方式,进行调理。
特别提醒
冬季天气变冷,气管、血管不同程度上痉挛,氧供应减少,血流缓慢,血压升高,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要予以重视。尤其老年人应注意保暖,防止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和呼吸道感染。
IT人士保健特别提醒
医学专家认为,IT人士长期接触电脑,很容易带来肥胖、下肢静脉曲张、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神经衰弱等疾病。激烈的就业竞争使他们长期超负荷地劳心劳力,精神总是处于紧张状态。有专家建议,IT人士保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定期体检: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体检项目包括颈椎正侧位拍片、腰椎正侧位拍片、眼科检查、颅颈多普勒、心功能检查等。
2、强制休息:面对电脑两小时,至少休息10分钟,可起身活动头颈、四肢,目视远方。
3、调整坐姿:眼睛与显示器中心点应呈10到15度下视角,保持同一坐姿的时间不宜太长。
4、饮食调节:饮食结构应以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
B、不饱和脂肪酸、高碘食物为主,多饮茶,上午一杯绿茶,下午一杯菊花茶,疲劳时一杯枸杞茶,夜间一杯决明茶。
5、运动调节:经常活动手腕、头颈部、腰部,每周至少一次户外运动。
健康常识之一:有害健康的八种行为是什么?
1、吸烟;
2、饮酒过量;
3、不恰当的服药;
4、缺乏经常的体育锻炼,或突然运动量过大;
5、热量过高或多盐饮食、饮食无节制;
6、不接受科学合理的医疗保健;
7、对社会压力产生适应不良的反应;
8、破坏身体生物节奏的生活方式。
健康常识之二:健康生活的方式与行为有哪些?
1、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
2、每天刷牙,饭后漱口。
3、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
4、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尊重不吸烟者免于被动吸烟的权利。
5、少饮酒,不酗酒。
6、不滥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剂等成瘾性药物。
7、拒绝*品。
8、使用卫生厕所,管理好人畜粪便。
9、讲究饮水卫生,注意饮水安全。
10、经常开窗通风。
11、膳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搭配。
12、经常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13、膳食要清淡少盐。
14、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
15、生病后要及时就诊,配合医生治疗,按照医嘱按时按量用药。
16、不滥用抗生素。
17、饭菜要做熟;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
18、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
19、不吃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20、医院体检,孕期体检至少5次,住院分娩。
21、孩子出生后应尽早开始母乳喂养,6个月合理添加辅食。
22、儿童青少年应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23、劳动者要了解工作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习惯。
24、孩子出生后要按照计划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25、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26、发现病死禽畜要报告,不加工、食用病死禽畜。
27、家养犬应接种狂犬病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血清和狂犬病疫苗。
28、在血吸虫病疫区,应尽量避免接触疫水;接触疫水后,应及时预防性服药。
29、食用合格碘盐,预防碘缺乏病。
30、每年做1次健康体检。
31、系安全带(或戴头盔)、不超速、不酒后驾车能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伤害。
32、避免儿童接近危险水域,预防溺水。
33、安全存放农药,依照说明书使用农药。
34、冬季取暖注意通风,谨防煤气中*。
冬季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3
p>一、流感的预防
呼吸道感染的疾病有很多种,顾名思义就是经过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麻疹、猩红热、流行性脑膜炎等。这些呼吸道疾病的初期症状极其相似,都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情况,极易混淆,因此,不要乱用感冒药,应由医生检查、确诊后再进行治疗。一年四季都会遭遇呼吸道感染,春季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多发时节。上呼吸道感染,俗称“伤风”主要表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后者属传染病范围。普通感冒简称“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普通感冒只是单纯的病*感染,早期鼻烟部发干、痒、打喷嚏,随后出现流清鼻涕、鼻塞。不需要抗生素治疗,只需多喝水、多休息即可,但如果是细菌引起的感染,则需要用抗生素药物或住院治疗。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流感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高热、头痛、乏力、眼结膜热和全身肌肉酸痛等中*症状明显,鼻部症状轻微。主要通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发病有季节性,北方常在冬季,而南方多在冬夏两季,由于变异率高,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在全世界包括中国已引起多次爆发流行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甲型(H1N1)流感
[病因]
感冒是由多种病*感染引起的,在自然界中这些病*分布范围很广,它们除了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外,一般情况下还可以存在于健康人
的呼吸道里,当人受凉、劳累、营养不良等致身体的抵抗力下降时,它们便迅速繁殖,引起感冒。而以受凉后发生感冒最常见。
人类不分年龄、性别、四季均可发病,而以冬春季发病率最高。患病后身体产生的免疫力弱,且维持的时间短,加之感冒病*的类型众多,所以一个人可在短时间或一年中多次患感冒。
病原体:甲、乙、丙三型流感病*。
甲型流感病*极易发生变异,主要是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的变异。甲型流感病*H有15种,N有9种。根据抗原变异大小,人体的原免疫力对变异了的新病*可完全无效或部分无效,从而引起流感流行。乙型流感病*也易发生变异,丙型流感病*一般不发生变异。所以,甲型流感病*常引起大流行,病情较重;乙型和丙型引起流行和散发,病情相对较轻。
传播途径:由病人和隐性感染者通过飞沫和空气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流行季节:冬春季。
临床表现: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咽喉干痛,面颊潮红,眼结膜充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治疗及处理:
1、隔离:对疑似和确诊病人应进行隔离治疗。宿舍休息,俱乐部台球桌,门把手,电话机,水龙头。
2、对症治疗:可用解热药、缓解鼻黏膜充血药、止咳祛痰药等。
3、抗病*治疗:应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利巴韦林、金刚烷胺等。
4、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注意休息、多饮水、增加营养,给易于消化的饮食。流感目前尚无特效药,通常采用对症治疗。如高热不退,病情较重者可适当应用激素,同时加用抗菌素以预防继发感染。
[预防]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勤洗手,(方法正确,可用香皂)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质量,休息时间不能太短,身体休息不够,体能和精神得不到恢复,影响工作和生活,更影响机体的免疫力和身体的疾病抵抗力。通常6-8小时。
多饮水。水是我们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也是生命活动正常运行所不可缺的。主动饮水,别等口渴了再饮水。始终保口唇湿润。?注意防寒保暖,尤其部队官兵外出执行勤务时,一定注意根据气温情况增减衣服,气温高或在温度高的室内,适当减少衣服;气温低或由温度高的室内进到温度低的室外前,适当增加衣服。剧烈运动前减少衣物,运动后及时增加衣物,别等感觉凉了再增加衣物。当内衣被汗水侵湿后,要随时擦干身体,换下湿衣(下午搞体能训练时)。
室内定期通风换气,根据天气情况,时间下午起床后最好。保持一定的湿度,空气太干燥容易造成呼吸道吸收的粉尘增加,从而增加患病的机会。
醋熏消*。已感冒者用过的食具、毛巾应蒸煮,切忌混用。避免接触出现流感样症状的病人,流行期间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俱乐部,最好带口罩,以免互相传染。
二、冻疮的预防
冻疮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炎症损害。冻疮是冬天的常见病,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有两亿人受到冻疮的困扰,其中主要是北方寒冷地区。冻疮一旦发生,在寒冷季节里常较难快速治愈,欲减少冻疮的发生,关键在于入冬前就应开始预防。
病因
冻疮是由于寒冷潮湿引起局部小动脉痉挛性收缩所致。患处血流受阻,组织缺氧,以致组织细胞受损,随后小静脉痉挛,导致小动、静脉间的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组织水肿,血液黏度升高,形成紫红色水肿性不规则红斑,并有灼热和瘙痒感,重者出现水泡、溃疡,是冬季常见病之一。
临床表现
局部性冻疮,主要发于手背、足跟、耳廓等暴露部位,多呈对称性,轻者受冻部位皮肤先苍白,继而红肿,或有硬结、斑块,边缘掀红,中央青紫,自觉灼痛,麻木,暖热时自觉灼热、痒痛。根据冻伤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三度。
工度(红斑性冻疮):损伤在表皮层,皮肤红肿,疼痛瘙痒。Ⅱ度(水疱性冻疮):损伤达真皮层,先出现红肿,继而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或血疱,局部感觉迟钝,疼痛较剧烈。
Ⅲ度(坏死性冻疮):损伤皮肤全层,严重者可深达皮下,肌肉或整个肢体坏死.
外治法(一)Ⅰ、Ⅱ度冻疮用冻疮膏涂敷患处,每天2次。
有较大水疱者宜抽出疱内液体后再涂上述药物。局部染*糜烂或溃疡时,宜用红油膏或红霉软膏外涂,每天1次
(二)Ⅲ度冻疮用75%酒精或新沽尔灭消*患处周围皮肤,抽吸疱内液体,再以红油膏纱布包扎保暖。
严重全身性冻伤患者,应采取急救措施,首先使病人迅速脱离寒冷环境,脱去冰冷潮湿的衣服鞋袜,给予热饮料、热茶等。根据病情可行人工呼吸、给氧和抗休克治疗。对冻僵患者要进行快速复温,宜将患者浸放在38—42℃温水中20分钟,移出擦干并继续保温。严禁用雪搓、火烤及冷水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