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的危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身体胖瘦不均,根源在于脾胃不调 [复制链接]

1#

现在肥胖或者体重偏胖的人非常多,除了锻炼和控制饮食之外,想到了中医减肥。现在人都讲究以瘦为美,老祖宗早就定义了“美”的标准和含义,即不胖不瘦、恰到好处,拿捏起来颇费心思。正如先秦的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但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是胖得离谱,而有的人却是瘦得离谱,一点都不均衡。胖了不好,容易得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等疾病,瘦了也不好,容易出现抵抗力减弱等。怎么知道自己的身材刚合适呢?可以通过体质指数来判断。

体质指数i的正常范围:20至25之间。体质指数(BMI)是国际最常用来量度体重与身高比例的工具。利用身高和体重之间的比例去衡量一个人是否过瘦或过肥。计算方法是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一般认为的正常值在20至25之间,超过25为超重,30以上则属肥胖。

体质指数适合所有由18至65岁的人士使用,儿童、发育中的青少年、孕妇、乳母、老人及肌肉发达者除外。

要想解决过胖或过瘦的烦恼,首先应“审查”一下自己的肠胃是否健康。中医认为,脾胃的功能是主运化,可以运化水谷精微,从而化生气血,到人体各个地方,滋养人体的各脏器。如果脾胃出了问题,不能好好消化食物、化生气血,吃进去的营养根本无法吸收,那么人吃了很多东西,也等于白吃,各个身体脏器也就吃不饱饭,当然不能好好地运作,就会在体内堆积成无用的垃圾,变成湿气,湿气在体内淤积过久就会化热,成为湿热。这时候,人体自然不能“坐视不管”,就会从整体与全局的角度出发,调动元气去化湿,更多地消耗人的能量。在这种情况下,人体会越来越虚弱,面黄肌瘦,天天发蔫没有精神,这就是脾胃生理功能弱的体现。所以说,人体消瘦跟脾胃有关系。

同样的道理,经常感觉饿,但光吃不长肉也是脾胃的问题,这种情况在中医里叫消谷善饥,是因为胃火炽盛所致。胃是主受纳的,你本身胃火大,食物消化得快,食物进入胃里就像是干柴投入烈火中,一会儿就烧没了。若此时你的脾气再亏虚,则脾运化无力,不能把营养输送于全身,而身体肌肉得不到营养,自然就瘦了。这也是胃热炽盛型糖尿病的一个典型症状。

那么,吃得多还能较好地消化是不是就没有问题呢?也有,最大的问题就是肥胖。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意思是,胃中元气旺盛,就会吃得多,而且吃多了也不会伤胃。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肥胖。这种肥胖是现代医学里说的单纯性肥胖,很多青少年小胖子多是这种情况。肥胖对人体的危害就可想而知了,什么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诸多疾病都跟肥胖有关系,而且“肥胖是疾病的根源”已经达成了共识。

话说回来,瘦与胖是吃的问题,归结到底还是脾的问题。当然,再进一步追“责任”的话,则跟一个人的饮食偏好和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要想彻底改变过胖或过瘦的状态,需要从饮食习惯、日常细节多方面改变,方能奏效。另外,可以通过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性食物和肥厚油腻食物,加强锻炼等来改变脾胃功能,当然中药来调理脾胃,使脾胃功能调和,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身材,才能是肥胖的体质得以改善。如果因为脾胃虚弱导致的湿气,可以通过服用红豆薏米茶来改善脾胃功能,脾胃共同调和,水湿才能更好的排出体外。当然,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祛湿茶和一些祛湿的中药,不要随意乱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