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崩漏危害大,为何难止血?
有女性朋友在群里问:“近几年来一向规律的“大姨妈”忽然变得“阴晴不定”,老是来个十几天不停,量也是时多时少,总以为注意休息下个月就好了,但是拖了几个月,“大姨妈”仍然“任性”地流连忘返,好像住下不愿意走了,面色也变得越来越差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医生告诉她这是月经病中的“崩漏”,若不及时治疗,危害不少!
●“崩漏”是什么?
第一次听到“崩漏”这个名称,大家可能觉得很吓人,其实古代就出现过,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脂粉堆里的英雄”凤姐貌似强势,后小半生却被“血山崩”之症所折磨。王熙凤是一位精明能干、争强好胜的女性,但她由于讳疾忌医,麻痹大意,结果命绝“血山崩”。书中第五十五回说她因操劳过度不慎流过产之后,就得了“下红之症”,月经再无信约,即使不是月经期间,阴道内也忽然大量出血。俗话所说的“血山崩”,“血山”指的是子宫里的血管,崩即破裂或迸裂之意。故“血山崩”是说子宫里的血管破裂出血。此病由于不痛不痒,尤如来月经,不被王熙凤重视,结果使她一命呜呼,命丧*泉。
中医认为“崩漏”是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总称。临床以阴道出血为其主要表现。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
西医称其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范畴。崩漏是妇女月经病中较为严重复杂的一个症状。
本病以青春期妇女、更年期妇女多见。多因血热、气虚、肝肾阴虚、血瘀、气郁等损及冲任,冲任气虚不摄所致。治崩要以止血为先,以防晕绝虚脱,待血少或血止后,可审因论治,亦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崩漏是怎么引起的呢?
01
脾虚
中医认为女性如果出现了素体脾虚的症状,或者在平时生活当中长期过度劳倦思虑、饮食不加以节制就会损伤脾气。脾虚血失统摄,甚则需而下陷,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发为崩漏。
02
肾虚
发生崩漏中医认为可能是因为女性本身存在先天肾气不足,或少女肾气未盛,天癸未充,或者是房事过劳,多次生产而损伤肾气,或本身久病未至于,而大病穷必及肾,或七七之年肾气渐衰,天癸渐竭,肾气虚则封藏失司,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
03
血热
中医认为女性如果本身存在素体阳盛血热或阴虚内热,或七情内伤,肝郁化热,或内蕴湿热之邪等等因素,热伤冲任,迫血妄行,就容易发生崩漏。
04
血瘀
当女性机体存在七情内伤,气滞血瘀,或灼热、寒凝、虚滞等等因素就容易致瘀;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净而合阴阳,内生瘀血、或崩漏日久,离经之血为瘀。瘀阻冲任、子宫,血不归经而妄行,遂成崩漏。
●崩漏与气血不足有关系!
对于崩漏之治,观古今医家之论,多主张急则治标,尤于明代方约之提出塞流、澄源、复旧以降,遂为后世医家所遵循。现行高等院校《妇科学》诸版教材皆沿用此法,并将塞流放于首位,即当即用止血之法,以救其急。然就临床而言,诸多崩漏患者,首用止血之法,血非但不止,反如泉涌,愈治愈烈。
《傅青主女科》中有关治疗崩漏的论述,深感傅青主先生的用心之深,他反对那种一见血就用收涩止血之品的做法,而是强调气与血相伍,气血并调,补血不忘疏肝,活血兼顾理气,这样的辩证思路及用药规律,往往更具效果。崩漏虽属血证,却不能单纯重于治血而忽视治气。先生言:“血崩而至于黑暗昏晕,则血已尽去,仅存一线之气,以为护持。若不急补其气以生血,而先补其血而遗气,则有形之血,恐不能遽生,而无形之气,必且至尽散,此所以不先补血而先补气也。”血为有形之物,已崩之血不易速生;而气为无形之物,易随血耗散但又易于迅发,故在暴崩之际,以补气为先,以免元气衰败于顷刻之间,显得更有意义。
另一方面,气赖血充,不补其气,无以摄血,但不补其血,则无以化气,先生亦言“单补气,则血又不易生”,所以在补气的同时,须兼顾补血。妇女以血为本,以气为用,气血调和,则经脉通畅,冲任充盈。崩漏虽属血病,却与气有着密切关系。崩漏者多虚,故治崩十分注重培补气血,并强调补血必先补气,补气必佐补血,以达到“生气以助生血”,“血旺气得所养,气生血得所依”。而于虚实夹杂者,如兼见肝气不舒或瘀血阻滞之崩漏,先生尤重气血并调,补血不忘疏肝,活血兼顾理气,以使气旺血充,血海盈溢有度,月事循期有时。
●食疗方法!
01
红米生地粥
[来源]《食医心鉴》
[原料]生地*50克,红米克,冰糖适量。
[制作]取生地*,洗净后煎取药汁,与红米加水共煮,煮沸后加入冰糖;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早晚空腹温热食。
[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崩漏,鼻衄及消化道出血,还可用于热病后期,阴液耗伤,低热不退,劳热骨蒸,或高热心烦,口干作渴。
[注意事项]此粥不宜长期食用。服用期间,忌吃葱白、韭白、薤白及萝卜。
02
阿胶粥
[来源]《食医心鉴》
[原料]阿胶30克,糯米克,红糖适量。
[制作]先将糯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匀,稍煮1—2沸,加入红糖即可。
[用法]每日分2次服,3—5日为l疗程。
[功效]滋阴补虚,养血止血,安胎。适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血虚,咳血,衄血,大便出血等。
[注意事项〕连续服用可有胸满气闷的感觉,故宜间断服用。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
03
乌雄鸡粥
[来源]《太平圣惠方》
[原料]乌雄鸡1只,糯米克,葱白3条,花椒、食盐适量。
[制作]将鸡毛去净,除内脏,洗净切块煮烂,再入糯米及葱、椒、食盐煮粥。
[用法]每日2次,空腹食。
[功效]益气养血,止崩安胎。适用于脾虚血亏而致的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净,血色淡质薄,面色恍白或浮肿,身体倦怠.四肢不温,气短懒言等。
04
山药山萸粥
[来源]经验方
[原料]山萸肉60克,山药30克,粳米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山英肉、山药煎汁去渣,加入粳米、白糖,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分2次,早晚温热食。
[功效]补肾敛精,调理冲任。适用于肾虚型崩漏。
[注意事项]因热致病者忌服。
●中医辩证治疗崩漏!
01
崩漏属于肾虚型
肾阴虚证:这类患者的治疗法则主要为:滋肾益阴,固冲止血。方药举例:左归丸去川牛膝,同时加早莲草、炒地榆、熟地、山药、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山茱萸、龟板胶、川牛膝。若阴虚有热者,酌加生地、麦冬、地骨皮。
肾阳虚证:这类崩漏患者的治疗法则主要为温肾助阳,固冲止血。可选择的方药如:大补元煎。同时还可以酌加补骨脂、鹿角胶、艾叶炭等药物。
02
崩漏属于脾虚型
可选择的治疗原则是健脾益气,固冲止血。可选择的方药名为固冲汤,若出血量多的患者,可以酌加人参、升麻。久漏不止的患者,可以在其中酌加藕节、炒蒲*。若气随血脱之危候的患者,宜采取补气固脱的治疗原则,可选择独参汤治疗,也可使用生脉散救治,此方可以起到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以固脱的效果。若出现亡阳之候的患者,治宜回阳固脱,方用参附汤。
03
崩漏辩证属于血热型
治疗原则主要为:清热凉血,固冲止血。可选择的中药方剂名为清热固经汤,药方加减方法,如果伴随着肝郁化火症状者,兼见心烦易怒,时欲叹息,胸胁乳房胀痛,脉弦数等症,治疗时,应该采取平肝清热止血的方法,方用丹栀逍遥散加醋炒香附、蒲*炭、血余炭等药物,可以起到调气理血止血的作用。
中医主任医师
刘化芊
辨证治疗:1.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及更年期综合症。2.心脑血管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脑梗等。3.肠胃病: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黏膜白斑、胃溃疡、食道返流性胃炎、结肠炎、结肠溃疡等。4.妇科病:月经不调、不孕症、多囊卵巢及慢性炎症、气血不足等。5.皮肤病:荨麻疹、湿疹、痤疮等。6:颈肩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退行性关节炎等。
太原店(亲贤北街店)
每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全天出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