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的危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吴茱萸的故事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些湿疹医院好 https://m-mip.39.net/zl/mipso_9100806.html

古俗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佩茱萸能祛邪辟恶。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描述这种场景。其实,茱萸不仅能辟邪,还能人药。

在所有茱萸中,以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得名吴茱萸,别名吴萸,是一味止痛良药。在春秋时,吴国是楚国的属国,每年必须向楚国进贡。这一年,吴国的贡品之中就有吴萸。谁想楚王一见,竟大发雷霆:“吴国竟然把野果子当贡品,这不是看不起堂堂的楚国吗?我可不是猴子,楚国不收这种贡品!”有位姓朱的楚国大夫急忙对楚王说:“吴萸能治胃寒腹疼,还能止吐止泄。吴王听说大王有腹痛的老毛病,才特地选来进贡的。如果拒绝接受,那不就伤了两国的和气吗?”楚王喝道:“我用不着什么‘吴萸’!我们的国家也不需要!”吴国的使者很生气,带着吴萸退出王宫。朱大夫追出来说:“请您不要生气,把吴萸留给我吧,楚王早晚会用上它的。”

使者把吴萸给了朱大夫。朱大夫拿到家中,栽在院内,还命人精心管理。一段时间过后,吴萸在朱大夫家中生长得十分茂盛。朱大夫记得吴国的使者曾经告诉他吴萸的果实需在未成熟的时候入药,所以他命人及时采摘,晾干收藏,保存了许多。有一天,楚王忽然腹痛发作,痛得直冒虚汗,楚国的大夫开了很多药方,都没有什么效果。朱大夫急忙用吴萸煎汤献给楚王,楚王吃了几剂后,肚子就不痛了。楚王就问朱大夫:“你给我送来的是什么神药啊?”朱大夫说:“这就是吴国进贡的吴萸。”这时楚王很后悔,他一面派人向吴国道歉,一面命人大量种植吴萸。

有一年夏天,楚国瘟病流行,很多老百姓上吐下泻,病死了不少人。多亏朱大夫以吴萸为主制药,救活了许多快死的病人,人们非常感念朱大夫的恩德,而吴萸的疗效因此得到更广泛的流传。

吴茱萸

石虎,吴萸,左力,米辣子,伏辣子,茶辣子,漆辣子,曲药子,树辣子,茶辣,气辣子,溴泡子,吴于,淡吴萸,

热,辛,苦,有小*。归肝、脾、胃经。可升可降。

温中止痛,理气止呕,疏肝下气,燥湿助阳。

本品疏肝下气,降厥阴寒气之上逆以散厥阴之寒邪,故治厥阴头痛;用治胸腹胀满、呕吐吞酸,可以温中降浊,调和肝胃而止呕制酸。总之,无论治肝治胃或治中下寒湿阻滞,无不取其辛开苦降、性善下行之功。本品小量与寒药同用,以治肝火上逆、呕吐吞酸,以及湿热泻痢之证有效。具有温大肠,温胃,温肝功效。

1.散寒止痛:

①用于头额冷痛经常发作,日久不愈,兼吐涎沫者,与*参、生姜同用。

②用于冷气腹痛,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同服,也可用本品与香油和酒煎服。

③用于寒湿脚气上逆、腹痛、闷乱不识人,与木瓜、槟榔、生姜配用,如吴萸木瓜汤。④用于寒湿阻胃,胃脘胀痛、吞酸烦心,与*连、高良姜配用。

2.理气止呕:

①用于胃中虚寒,症见食后欲吐,腹痛,或干呕吐涎沫,可与炮姜同用;若为肝火犯胃,症见胁痛,吞酸,呕吐者,可与*连同用,如左金丸。

②用于口舌生疮,属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者,可用本品研末醋调贴足心。

3.温脾利湿:用于寒湿脚气、下肢足胫肿胀,可与木瓜、槟榔、苏叶等同用,如鸡鸣散。

1.吴茱萸与干姜,二药温中散寒功效相似,治疗寒郁中焦、脘腹冷痛等证,常相须为用,不同之处,干姜尚能温上焦,温肺以化饮止咳;吴茱萸还能温下焦,温肝以治寒疝腹痛,助肾阳以治寒泻,温营血以治经闭。

2.吴茱萸、*连、生姜,三药均有止呕作用,然而吴茱萸温肝而治肝寒犯胃之呕酸,*连能清胃而治胃中湿热之呕苦,生姜能温中而治胃寒上逆之呕水。

1.配*连:吴茱萸温中散寒,下气止痛,降逆止呕,杀虫;*连苦寒泻火,直折上炎之火势;吴茱萸辛散温通,开郁散结,除逆止呕。二药伍用,有辛开苦降反佐之妙用,以*连之苦寒泻肝经横逆之火,以和胃降逆,佐以吴茱萸之辛热,同类相求,引热下行,以防邪火格拒之所应,共奏清肝和胃制酸之效,以治寒热错杂诸证。

2.配*参:吴茱萸辛苦而温,芳香而燥,入肝脾胃经,有良好的暖肝开郁、温脾燥湿、除逆止痛的作用,*参具补气和中之功,二药相配应用,温中寓补,功专散寒补虚,既可暖肝,又可暖脾,用于呕逆、吞酸、胃痛、吐利。本对药目前常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神经性头痛、美尼尔氏证。

3.配五味子:本品辛苦大热,既能人中焦温胃暖脾、散寒燥湿,又可走下焦暖肝温肾而疗寒疝寒泻,对于肾阳亏虚、脾失温煦、不能健运所致的泄泻,用之甚宜;五味子酸温,有益肾收涩之功,与吴茱英同用,能助其止泻之效。二药配对,一偏治本,一偏治标,有较佳的温敛固涩之功,可用于脾肾两虚、五更泄泻之证。

4.配当归:吴茱萸辛苦大热,能温中散寒,燥湿止呕,疏肝止痛,还能温肝肾而暖胞宫,治疗血寒经闭、行经不畅及腹痛等;当归味甘而重,辛而气轻,补血之中又能行血。二药合用,吴茱萸温散、当归行血以助之;当归温补、吴茱萸温经以行之。相辅相助,温经治血、调经止痛功甚著。

5.配木瓜:本品辛开苦降,专走下焦,温经散寒,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木瓜和胃化湿,舒筋活络。两药合用,一散一收,和胃化湿、舒筋活络、温中止痛效强,主治寒湿困脾、霍乱吐泻转筋,或下肢酸软无力、疝气腹痛。

止呕,*连水炒;治疝,盐水炒。本品性偏燥烈,易损气动火,昏目发疮,故无寒湿滞气及阴虚火旺者不宜服。

内服:3~6克,入煎剂,或入丸散。外用:蒸热熨,或研末调敷,或水煎洗。

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用甘草汤制过应用。喜温暖环境,生于山坡、路旁。分布于陕西、湖南、浙江、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制吴茱萸:甘草片加水(1:5)煎煮两次,去渣,趁热加入净吴茱萸拌匀,稍润,俟吸尽后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kg吴茱萸用甘草6kg。

盐吴茱萸:取净吴茱萸于适宜容器内,加入盐水拌匀,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裂开,稍鼓起时,取出放凉。每kg吴茱萸用食盐3kg。

《神农本草经》:吴茱萸,味辛温。主湿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根杀三虫。生山谷。

《本草纲目》:"开郁化滞,治吞酸,厥阴痰涎头痛,阴*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

《本草经疏》:"吴茱萸,辛温暖脾胃而散寒邪,则中自温、气自下,而诸证悉除。"

吴茱萸有小*,一般仅限于外用,内服均须炮制后使用。但临床上也常发生服用因未制透的吴茱萸或生品吴茱萸,或因剂量过大而产生中*。有些患者还会出现猩红热样皮疹,四肢皮肤灼热,瘙痒不适,出现针尖样大鲜红色小丘疹,压之可褪色,颈前及胸部合成一片,界限不清,皮温升高等过敏反应。

中*症状:中*后3~6小时发病,可见剧烈腹痛、胸闷、头痛、头晕、视力障碍、错觉等。解救措施:用1∶的高锰酸钾洗胃,用硫酸镁导泻,内服牛奶、蛋清等。腹痛时应用阿托品或颠茄合剂,视力障碍时可补充B族维生素等,其他对症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