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肥胖防控分会成立大会暨中国儿童肥胖防控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副司长周锦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司副司长田建新、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会长陈永祥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委书记郝卫东出席会议并致辞。本次会议有来自高校及科研院所科研人员,临床内分泌科、消化科、儿科医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等约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本次会议分别进行第一届肥胖防控分会委员会选举、儿童肥胖防控学术研讨和圆桌讨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幼系主任王海俊当选为首届肥胖防控分会主任委员。
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兼宁波市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导中心副主任励丽当选为副主任委员之一,她在学术会上分享了医院在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治方面所做的工作和积累的经验。同时汇报的专家还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慢性病与营养管理处副处长段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吴静、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及首都医科医院米杰教授、中国医科大学校长闻德亮教授等。
励丽主任在学术会上进行汇报
最后,王海俊、励丽主持并参加了圆桌讨论,与首都医科医院主任医师张晶、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周伟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黎明等7位专家针对儿童肥胖防控工作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交流。
我国是世界上超重或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超过50%的成年人和近20%的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也就是说几乎每5个中小学生中就有1个小胖墩,儿童肥胖可以增加许多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已成为威胁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年)》)。儿童超重肥胖可防可控,关键是形成从个人到社会的真正重视,做好全生命周期多维度健康管理。
国际上,世界卫生组织年号召全世界各国*府采取有力行动以终止儿童肥胖,发布《终止儿童肥胖实施计划》;年制定关于5岁以下儿童身体活动、静坐行为和睡眠指南。我国近年来陆续发布《国民营养计划(-年)》(国务院办公厅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规划纲要》于年印发并实施)、《健康儿童行动计划(-年)》(年国家卫健委发布)、《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年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6部门联合发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国家卫健委食品司会同教育部、市场总局等制定印发,年4月1日起施行)等相关*策规定,同时中国营养学会、首都儿科研究所等机构年以来,就儿童青少年膳食、运动、睡眠、零食等分别制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中国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学龄前儿童运动指南》、《0岁-5岁儿童睡眠卫生指南》、《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等技术指南性文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形势日益严峻,从国际社会到我国*府、专业机构都日渐加强儿童青少年的肥胖防控工作。
医院是宁波市首家,也是全国领先开展多学科全流程肥医院。于年成立肥胖俱乐部,依托一院多学科专家团队,建立了以团队心理支持为基础,以临床诊治、医学营养、数字随访、生活方式重建为主要元素,联合内分泌科、运动骨科、营养科、心理科、睡眠呼吸科、中医科、胃肠外科的多学科体重管理模式。
通过持续6年多从未间断的坚持探索、研究、开展超重肥胖个体化干预,目前俱乐部共入组人,其中男性人(占比47%),女性人(占比53%)。总减重49.6Kg,其中减重50Kg以上的有6人,减重最多的达58.8Kg,成功自然受孕46人。俱乐部的胖胖们在这里不仅成功减重,而且增强了健康意识,养成了良好的饮食运动习惯,并以星星之火不断燎原之势传播健康向上的正能量。
在这些成员中,18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有人,其中23%合并血糖异常,30%合并高血压,61%合并高脂血症。他们3个月平均减重6.79Kg,6个月平均减重8.55Kg,1年平均减重7.32Kg。
年9月,在健康界医院擂台赛中,一院《多学科体重管理模式》案例入围华东赛区决赛,斩获“最佳表现奖”和“价值案例奖”两项大奖。
随着多学科减重管理模式的成熟和显效,团队正探索和推进减重数字疗法,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立智慧化的减重平台,实现信息的互通共享,建立不同医疗服务层次的诊治流程,对肥胖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规范化治疗及个性化和智能化的健康管理和随访。
正如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会长陈永祥所说,“随着经济的发展,肥胖越来越成为跨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普遍存在的营养问题、健康问题和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挑战。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肥胖防控分会的成立,将使我国拥有一支更加专业的儿童肥胖问题应对力量。”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为推动我国儿童肥胖防控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必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各方面人员对肥胖及慢性病防控技术的交流,研制有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增强我国人口素质,各领域专家将发挥各自优势,结合各自职责从全生命周期不同角度提供肥胖防控措施。
励丽,女,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专业方向——内分泌代谢专业、心理学、全科医学。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现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导中心副主任、基层服务指导科科长。担任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肥胖防控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委、浙江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委员、宁波市老年医学会糖尿病代谢分会主任委员等10余项社会职务。“年度中国健康传播影响力人物”、人民日报健康号“+名医名院计划”入驻专家。
擅长肥胖及其并发症的诊治及教育,创立了宁波市肥胖俱乐部,并积极完善及推广多学科联合减重预防代谢性疾病的诊疗模式;擅长各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诊治,尤其在1型糖尿病及胰岛功能差的2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泵及动态血糖进行的“双C”、“3C”治疗上有较高造诣;在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疾病等各种内分泌疾病也有很多临床经验。
在JCEM、BMJopen、EndocrConnect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0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各型学术年会收录文章数篇,(副)主编糖尿病、肥胖相关书籍4本。参与各级各类课题14项。
每周二下午(名医门诊)
每周五全天(上午肥胖及代谢性疾病专家门诊,下午内分泌专家门诊)
周日全天(内分泌专家门诊)
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