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的危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共青城市高新区幼儿园第十周食谱 [复制链接]

1#

周一

法定节假日

周二

法定节假日

周三

法定节假日

周四

课间餐:学生奶

午餐:秋葵蒸蛋

茶树菇排骨汤

白米饭

午点:雪梨汤

蔬菜饼

周五

课间餐:香蕉

午餐:红烧小鸡腿

冬瓜肉末汤

白米饭

午点:芦柑

小饼干

周六

课间餐:学生奶

午餐:花菜炒肉片

海带大骨汤

白米饭

午点:蜂蜜蛋糕

什么是儿童肥胖症

儿童肥胖,儿童肥胖症是指儿童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按身高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20%,或者超过按年龄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加上两个标准差以上时,即为肥胖症。

肥胖定义

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

体重是衡量肥胖的重要指标,而体重与身高有关,所以表达身高和体重的关系常用体重指数即体重(千克)/身高(米),根据调查结果,儿童正常体重指数为15.5~21.2;15~19岁男女青年正常体重指数为18~22;20岁以上为20~24。如儿童期体重指数≥21,15~19岁≥22或20岁以上者≥24,则为超重;如儿童体重指数超过22,15~19岁超过24,20岁以上超过26,则为肥胖。

高发时期

单纯性肥胖的原因比较复杂,有遗传的影响,有环境因素的作用,还与个人体质特点有关。这些因素相互交错,难以划分各自的明显界线,值得注意的是,儿童肥胖有两个高发期:

一是婴儿期(即1岁以内的孩子)

在婴儿期,孩子活动范围小,吃的食物又营养丰富,加上有的家长给孩子进食不予控制,孩子一哭就给他吃东西。这么一来,便出现肥胖,在婴儿期肥胖的孩子,到二三岁后肥胖现象可以改善,但有一部分则持续发展,一直维持到成年。

二是学龄初期(即6-8岁儿童)

中度以上单纯性肥胖的学龄儿童,开始发胖的年龄多在7岁左右。这个时期的儿童,就餐常不够规律,且有进食过快的习惯。有学者认为,进食过快与肥胖有关。另外,学龄初期的儿童多注重吃主食,而且吃得多,对吃蔬菜则往往忽视。其结果是使体内多余的热量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

肥胖病因

营养过剩

营养过剩致摄入热量超过消耗量,多余的脂肪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于体内致肥胖。婴儿喂养不当,例如每次婴儿哭闹时,就立即喂奶,时间长了养成习惯,以后每遇挫折,就想找东西吃,易致婴儿肥胖,或太早给婴儿喂高热量的固体食品,使体重增加过快,形成肥胖症;妊娠后期过度营养等,均可成为生后肥胖的诱因。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在肥胖症的发生发展上起重要作用,情绪创伤或父母离异、丧父或者丧母、被虐待、受溺爱等,可诱发胆小、恐惧、孤独,而造成不合群、不活动,或以进食为自娱,导致肥胖症。

缺乏运动

儿童肥胖一旦形成,由于行动不便,便不愿意活动以至体重日增,形成恶性循环[2]。某些疾病如瘫痪、原发性肌病或严重智力落后等,导致活动过少,消耗能量减少,发生肥胖症。

遗传因素

肥胖症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双亲胖,子代70%~80%出现肥胖;双亲之一肥胖,子代40%~50%肥胖;双亲均无肥胖,子代近1%出现肥胖;单卵孪生者同病率亦极高。

中枢调节因素

正常人体存在中枢能量平衡调解功能,控制体重相对稳定,本病患者调节功能失去平衡,而致机体摄入过多,超过需求,引起肥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