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的危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尿路感染概述 [复制链接]

1#

尿路感染(urinarytractinfection,UTI)是病原微生物侵入尿道黏膜或组织黏膜引起的炎症。多见于育龄期妇女、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尿路畸形及尿路结石者。据不完全统计,40岁以下女性尿路感染的发病率约为男性的8-10倍,未婚女性发生尿路感染约1%-3%,已婚女性高达5%,60岁以上者更高达10—12%,50岁以后男性因前列腺肥大的发生率增高,尿感发生率也相应增高,约为7%。

一、病因

革兰阴性杆菌为尿路感染最常见致病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约占全部尿路感染的80%~90%,其次为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约5%~10%的尿路感染由革兰阳性细菌引起,主要是粪链球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柠檬色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最常见于无症状性细菌尿、非复杂性尿路感染,或首次发生的尿路感染。医院内感染、复杂性或复发性尿感、尿路器械检查后发生的尿感,则多为粪链球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所致。其中变形杆菌常见于伴有尿路结石者,铜绿假单胞菌多见于尿路器械检查后,金*色葡萄球菌则常见于血源性尿感。腺病*可以在儿童和一些年轻人中引起急性出血性膀胱炎,甚至引起流行。此外,结核分枝杆菌、衣原体、真菌等也可导致尿路感染。二、发病机制

1、感染途径

(1)、上行感染:是最常见最、主要的途径,病原菌经由尿道上行至膀胱,甚至输尿管、肾盂引起的感染称为上行感染,约占尿路感染的95%,正常情况下前尿道和尿道口周围定居着少量细菌,如链球菌、乳酸菌、葡萄球菌和类白喉杆菌等,但一般不引起感染,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道粘膜有轻微损伤时,或者细菌*力大,粘附尿道粘膜和上行的能力强,如性生活、尿路梗阻、医源性操作、生殖器感染等,容易侵袭膀胱和肾脏,造成尿路感染。

(2)、血行感染:指病原菌从其他身体部位通过血运到达肾脏和尿路其他部位引起的感染。此种感染途径少见,不足3%,多发生于患有慢性疾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常见的病原菌有金*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属、假单胞菌属和白色念珠菌属等。

(3)、直接感染:直接感染外伤或邻近肾脏的脏器有感染时,细菌可直接侵入肾脏引起感染,但是这种十分罕见。

(4)、淋巴感染:下腹部和盆腔器官的淋巴管与肾周围的淋巴管有多数交通支,升结肠与右肾之间也有淋巴管沟通。相应器官感染时,病源菌可从淋巴道感染泌尿系统,临床上少见。2、机体防御功能

正常情况下,进入膀胱的细菌很快被清除,是否发生尿路感染除与细菌的数量、*力有关外,还取决于机体的防御功能。机体的防御机制包括:

①排尿的冲刷作用;

②尿道和膀胱黏膜的抗菌能力;

③尿液中高浓度尿素、高渗透压和低pH值等;

④前列腺分泌物中含有的抗菌成分;

⑤感染出现后,白细胞很快进入膀胱上皮组织和尿液中,起清除细菌的作用;

⑥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的活瓣,具有防止尿液、细菌进入输尿管的功能。

3、细菌的致病力细菌进入膀胱后,能否引起尿感,与其致病力有很大关系。以大肠埃希菌为例,并不是它的所有菌株均能引起症状性尿感,能引起者仅为其中的少数菌株,如O、K和H血清型菌株,它们具有特殊的致病力。大肠埃希菌通过菌毛将细菌菌体附着于特殊的上皮细胞受体,然后导致黏膜上皮细胞分泌IL-6、IL-8,并诱导上皮细胞凋亡和脱落。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还可产生溶血素、铁载体等对人体杀菌作用具有抵抗能力的物质。

三、病理变化

1、急性膀胱炎:主要表现为膀胱黏膜血管扩张、充血、上皮细胞肿胀、黏膜下组织充血、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严重者可有点状或片状出血,甚至黏膜溃疡。

2、急性肾孟肾炎:可单侧或双侧肾脏受累。表现局限性或广泛性肾孟肾盏黏膜充血、水肿,表面有脓性分泌物,黏膜下可有细小脓肿,可见大小不一,尖端指向肾乳楔形炎症病灶。病灶内不同程度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肾小管腔内有脓性分泌物。肾间质水肿,内有炎症细胞浸润和小脓肿形成。炎症剧烈时可有广泛的出血,较大的炎症病灶愈合后局部形成瘢痕。肾小球一般无形态学改变。3、慢性肾孟肾炎:肾脏体积缩小,慢性肾盂肾炎双侧肾脏病变常不一致,表面不光滑,肾孟肾盏粘连、变成、肾乳头瘢痕形成,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淋巴-单核细胞浸润等慢性炎症表现,晚期可出现肾小球硬化以及尿*症发生。

四、临床分型

1、根据感染的部位分:上尿路感染(肾孟肾炎,感染部位包括输尿管、肾孟和肾实质)和下尿路感染(包括膀胱炎和尿道炎)。2、根据有无基础疾病/尿路解部与功能异常:可分为单纯性尿路感染和复杂性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是指伴有机体抵抗能力低下的基础疾病、使用免疫抑制剂、存在泌尿系统解剖和功能异常所到的梗阻或畸形等,单纯性尿路感染不伴有上述情况。3、根据症状:分有症状尿路感染和无症状细胞尿。前者有临床症状,同时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0万/ml,后者无症状,但连续2次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0万/ml,且相同菌株。4、根据是否初发:初发性尿路感染和再(复)发性尿路感染。前者是指初次发作尿路感染,后者是指6个月内发作≥2次或1年内发作≥3次,包括重新感染和复发。重新感染是指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阴性,但停药后6周后再次出现真性菌尿,菌株与上次感染不同。复发者是指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转阴后6周内再次出现菌尿,且菌种与上次相同且同一血清型。

五、临床表现

1、急性膀胱炎:绝大多数为此类型,多见于年轻健康女性。致病菌75%以上为大肠杆菌,患者的症状通常局限在泌尿道。排尿时有烧灼感、疼痛、尿频、尿急和会阴部及耻骨上疼痛感,部位患者表现为排尿困难,约30%出现血尿;其他症状:尿液混浊、常伴有异味,全身不适、发热(一般不超过38度,如超过38度要考虑上尿路感染)、恶心、呕吐以及腰痛。2、急性肾盂肾炎:肾脏和尿路的局部表现:常用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多数伴腰痛或肾区不适,肾区有压痛或叩击痛尿液变化:尿液混浊,可见脓尿或血尿;全身感染症状:起病急,常伴有寒颤、高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全身不适,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甚至腹胀、腹痛或腹泻等。3、慢性肾盂肾炎:临床表现复杂,全身及泌尿系统局部症状不典型,不明显。但通常要轻得多,甚至无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表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也不明显。伴肾小管受损时表现夜尿增多,低比重尿等。病情持续发展为尿*症。急性发作者症状明显,类似急性肾孟肾炎。4、无症状细菌尿:即患者有真性细菌尿但无尿路感染症状。即患者有真性细菌尿但无尿路感染症状。

六、检查

血、尿常规,细菌学检查,白细胞酯酶试验,肾功能,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泌尿系统造影等。

七、尿路感染危害

请看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