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常戏谑地说:“每逢佳节胖三斤”。诚然,新春佳节期间,好吃好喝的多,运动减少,体重增加一点也不奇怪。只是如果你是一个超重或肥胖患者,那你最好还是别胖下去为好。因为肥胖不仅是一种慢性疾病,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者可导致早死、致残,是影响生活质量和增加各国财*负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同时,肥胖还是痛风的重要诱因。佳节期间,人们易暴饮暴食饮酒过量,这些不良生活方式,除了易诱发急性胰腺炎等急症外,更易导致痛风的发生或复发。而肥胖人群因自身的原因,痛风发生或复发的概率更大。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无论是佳节期间还是日常生活中,要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管好嘴,迈开腿,积极防治痛风,远离痛风带来的痛苦和危害,健健康康地生活和工作。
肥胖更易导致痛风发生
所谓痛风是指因血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内而引发的一种疾病,沉积的结晶导致关节内和关节周围出现疼痛性炎症发作。绝大多数痛风发生在第一跖趾关节,也就是大脚趾的关节。严重者逐渐向上蔓延,足背、足跟、踝、膝、腕和肘等关节也经常发生。《年中国痛风现状报告白皮书》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达1.7亿,痛风患者超过万人。
痛风被许多人认为是“天下第一痛”,而古人早就形象地称痛风是“如虎噬骨”,意思是就像被老虎咬了一样。相信有过痛风经历的人都会有这种撕心裂肺的感受!痛风多在午夜或清晨突然起病,关节剧痛,数小时内到达高峰,受累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疼痛剧烈甚至不能忍受。严重者还可出现头痛、发热、白细胞升高等全身症状,有时还被误认为感染。
引发痛风的因素很多,但痛风的根本原因是高尿酸血症。血尿酸越高,痛风发作越频繁,而且发病年龄也越早。但高尿酸血症未必都发生痛风。近年来,高尿酸人群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患痛风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为什么“胖纸”更易发生痛风?简单点说,就是因为肥胖导致体内肝脏合成尿酸增加,但肥胖又导致肾脏排泄减少,两者结果导致人体内尿酸越来越多,从而诱发痛风。
我们知道,体内尿酸主要在肝脏合成,存在机体的血液和组织中,大部分经肾脏排泄,约25%经消化道排泄。血尿酸浓度受其合成和排泄的影响。过多的脂肪在皮下、腹部或内脏器官蓄积,可增加新陈代谢中核酸总量,而核酸中的嘌呤碱基经过嘌呤代谢合成尿酸,从而导致血尿酸增高。另外,内脏脂肪过多积累,产生大量的游离脂肪酸(FFA),过多的FFA将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导致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活性降低和3-磷酸甘油醛代谢延迟,使辅酶Ⅱ介导的由5-磷酸核糖向磷酸核糖焦磷酸进行的嘌呤从头合成系统功能亢进,导致尿酸产生增加。但与此同时,肥胖却又可导致胰岛素抵抗(IR),IR直接作用于肾的近曲小管细胞,促进水钠潴留和尿液酸化,排泄减少;另外,长期肥胖可导致肾脏血流量减少,而尿酸排泄与肾血流量相关,尿酸排泄障碍,从而使血尿酸升高;再者,当劳累、饥饿时,肥胖患者动用蓄积的脂肪来产生热量供机体活动需要,此时脂肪分解产生的酮体阻碍了尿酸的排泄,也可间接地使血尿酸水平增高。
那么新问题来了,如何知道自己是肥胖呢?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体重指数≥28时即为肥胖。体重指数BMI(kg/㎡)=体重(kg)/[身高(m)平方]计算而来,您不妨自测一下。有意思的是,年,在《肥胖研究与临床实践》期刊上发表了一项有关肥胖的流行病学研究。这项研究历时4年,在全国抽取调查了约44万例的18岁以上成年人群,从省级层面提供了全国超重和肥胖流行的最新数据。结论是:北方人、中年人、已婚人更容易肥胖!
痛风“重男轻女”,并日趋年轻化
在人们印象中,说到自己有痛风的人大多是男性,很少有女性说自己得了痛风。很多研究都证实95%的原发性痛风患者为男性,少数为绝经后妇女,生育期妇女很少患原发性痛风。这又是为什么呢?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的一生中,血尿酸水平呈波动性增高,青春期前的男性和女性,血尿酸水平都很低,青春期后的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尿酸水平逐渐升高,生育期妇女血尿酸依然维持较低水平,绝经后妇女血尿酸水平升高至与男性相当。
中老年男性的血尿酸浓度在人群中是最高的,血尿酸水平越高,患痛风的可能性就越大。此外,男性饮酒、高嘌呤饮食比女性多,也是痛风“重男轻女”的重要原因。不过,要注意的是,继发性痛风取决于患者原发疾病的性质和程度、治疗药物等,任何年龄和性别都可能发病,所以,女性患继发性痛风比原发性痛风明显增多,但是,仍然是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升高,女性患高尿酸血症的比例明显增加,女性并没有被阻隔在痛风之外,女性也需要防治痛风。
除了性别之外,现在痛风越来越“青睐”年轻人了。在前段时间播出的美食旅游节目《漫游记》中,年仅25岁的德云社“少班主”郭麒麟痛风发作,脚肿得厉害,疼得都睁不开眼睛。
类似郭麒麟那样,十几、二十多岁发生痛风的,也不在少数。《痛风例临床特征分析》提到,-年,青年患者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分别为39%、39.4%、40%、42%、48%、52%,甚至超过了中老年患者。
为什么年轻人痛风越来越多?专家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不良生活方式引起。概括起来说就是:肉吃多了,大量肉类食物中的嘌呤,就会转化为尿酸,大大超出了生理代谢和排泄能力,导致高尿酸血症,从而导致痛风的发病率迅速升高;甜饮料喝多了,研究表明,每周喝5-6次含有果葡糖浆饮料的人,患痛风几率比正常人高出29%,而每天喝2次以上含有果葡糖浆饮料的人,痛风几率竟高达85%;嗜好烟酒;年轻人肥胖率越来越高了;运动太少了;熬夜太多,压力太大,现在加班熬夜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不可避免,过度劳累可使人体自主神经调节紊乱,易致体表及内脏血管收缩,包括肾血管的收缩,从而引起尿酸排泄减少。如果长时间紧张工作,过度疲劳,就有可能诱发痛风。
“管住嘴,迈开腿”永远都是对的
同任何慢性病的防治一样,防治痛风的*金法则仍然是“管住嘴,迈开腿”。
首先要从“吃喝”上入手。提倡均衡饮食,限制每日总热量摄入,控制饮食中嘌呤含量。以低嘌呤饮食(蔬菜、脱脂、低脂奶及其制品)为主,严格限制动物内脏、海产品和肉类等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每天要限制肉类摄入量,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建议,每天摄入水产品40-75克、畜禽肉40-75克,那么肉类一天的量就是80-克。这里重量是肉类的生重,即烹调前的重量。一般,一个手掌心(不包括手指)大小及厚度的肉约50克,猪肉、鸡肉、鸭肉和鱼肉等瘦肉都可以按照这种方法计算。如果是脂肪更少的肉,比如虾贝类,则一个掌心的量要稍微多点,约为85克左右。富含嘌呤的蔬菜(莴笋、菠菜、蘑菇、菜花等)、豆类及豆制品与痛风发作无明显相关性,可适量食用。水果因富含钾元素及维生素C,可降低痛风发作风险,可食用含果糖较少的水果,如樱桃、草莓、菠萝、西瓜、桃子等。少吃高糖食物,尤其是果葡糖浆食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的建议是:每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多吃天然食物,少吃人造食物。适当吃一些西瓜、桃子等,就比直接吃甜蛋糕、喝糖饮料要好。不主动喝糖饮料,少喝乳酸菌饮料。喝咖啡、豆浆时,少加或不加糖。
此外,大量饮水可缩短痛风发作的持续时间,减轻症状,建议每日饮水量要保证尿量在0mL以上。酒精摄入会增加痛风发作风险,应限饮*酒、啤酒和白酒。值得注意的是,吸烟或被动吸烟也会增加痛风的发病风险,应当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其次,控制体重,适度运动。肥胖易致痛风,所以减肥应该是防治痛风的应有之义。防治痛风运动更不可少。每日应进行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比如游泳、健走、跳健身操、练气功、骑行等都可以。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诱发痛风发作,要规律饮食和作息,避免疲劳。
当然,对于已患有痛风的患者,除了上述措施之外,还要坚持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适宜水平,坚持必要的药物治疗。
来源:荆门晚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