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追人的游戏,其中一个孩子特别胖,跑几步就气喘嘘嘘,汗流浃背,速度与别的小朋友比起来,明显要慢很多,轮到他来抓别的小朋友时结果一个都抓到,那些跑掉的小伙伴还拍着手笑他“小胖墩!抓不着!小胖墩!抓不着!”气得这个胖孩子哇哇大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人体对的营养的储备也越来越来丰厚,近些年体重超标的人群数量日益增长,在中国,据不完全统计,体重超重和肥胖人群已逾3亿人,这其中也包括了很多孩子。
有些家长会觉得自家孩子长得胖是身体健康的表现,表明孩子胃口好、吸收好。而且孩童时期体重超标没什么大不了,长大了自然会瘦下来。
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有数据显示,1/3的超重儿童会将肥胖延续到成人阶段,也就是说,很大一部分小胖墩可能会长成胖小伙或者胖姑娘。
孩子体重超标,不但影响形象美观也会带来身体上的一系列疾病更容易引发孩子的不健康心理,那么肥胖的危害具体有哪些呢?
1、肥胖的孩子更容易自卑
孩子过于肥胖,走路、跑步、做运动都会不太灵活,在集体活动中很容易被别的小朋友排斥、嘲笑,或者起外号、贴标签,久而久之孩子会出现不自信,自卑的心理,容易形成社交障碍或者不敢和别人交朋友。
2、肥胖影响孩子学习效率
肥胖儿童体内积聚脂肪过多,耗氧量要比正常人高出30%~40%,体内氧气会出现入不敷出,状况,那么就会出现无精打采,容易疲劳,嗜睡,精神不易集中等现象,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率。
3、肥胖影响身体健康
肥胖人群的患病比例要高于正常体重的人群,尤其是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加重心脏肾脏等各脏腑器官的运作能力,增加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的机率;
当胸壁脂肪堆积过多,会压迫胸廓扩张,影响肺通气功能,使呼吸道抵抗力降低,易患呼吸道疾病;
肥胖还会使尤以细胞活性明显降低,易患感染性疾病;
肥胖还可能引发,男童性血睾酮含量及女童性血清脱氢表雄酮硫酸酯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引起肾上腺激素分泌量增多,使下丘脑对循环中性激素阈值的敏感性降低。使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紊乱,引发孩子性早熟的现象。
综上所述,肥胖对于孩子来说有具有很严重的危害性,家长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儿童肥胖症在三个阶段达到高峰,分别是婴儿期(0-6个月)学龄前和学龄期(4-11岁)及青春期。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身高、体重快速增长,体内的脂肪含量也会相应地增加。这个时期的孩子很容易超重。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如何帮助孩子控制体重的同时又保证健康呢?
1、营养均衡
现在很多孩子都喜欢吃快餐类的食品,像薯条、炸串、汉堡等,这些食物本身就是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这些高热量的食物在孩子体内消耗不掉,那么很容易转化为脂肪。
有些孩子将饮料当成水喝,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和甜味素,即容易使孩子长胖也不利于孩子消化吸收,而且大量的糖分会加重肾脏负担,也会相应地增加血液内糖分的含量,增加孩子患糖尿病的风险。
建议: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少吃高脂肪、高热量、或者油炸、烧烤类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饮食应以八分饱为宜,不可暴饮暴食。或者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
2、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越胖的孩子越懒得动,越不动越胖得快。所以父母要多带孩子去户外,鼓励孩子多运动,运动强度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开始以和缓一些的运动为主,以孩子微微出汗而不感疲倦为宜。像慢跑、快走、骑脚踏车、跳绳等都是适合孩子的运动方式。且记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要坚持,才能取得成效。
在运动中为孩子做好防护措施,及时帮助孩子补充水分。
3、规律作息
长期熬夜会影响身体内分泌失调,也是引起肥胖的元凶之一。有些孩子写作业写到很晚,或者玩手机、玩游戏而一再推迟上床睡觉的时间点,甚至熬夜,造成早上起不来,晚上睡不着,严重影响学习、生活。时间长了会引发肥胖、睡眠紊乱等一系列问题。
有数据显示,长期熬夜的人,身体内的血糖浓度会持续上升,而血糖上升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糖尿病和肥胖。此外,熬夜会使体内的生物碱含量偏高,此种物质会诱发暴饮暴食,导致身体吸收过量而发胖。
所以,保证孩子规律的作息时间,也是有效控制肥胖的有效手段。
“孩子的体重牵动着家长的心“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要追求孩子越胖越好,更不要简单地以为孩子小时候胖,长大了就会瘦,而是要理性地看待孩子的体重问题,为孩子合理的规划饮食习惯、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运动,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使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