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指数即身体质量指数,想必是大多数人从小听到大的词,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参考标准。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以BMI作为衡量肥胖的标准,但其实BMI并不能完全的衡量我们身体的肥胖,BMI的计算公式是BMI=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不能表现出我们身体脂肪的分布情况。同时,BMI不仅取决于脂肪含量,也与肌肉含量密切相关。
随着我们生活质量的提升,肥胖的发病率逐渐攀升。肥胖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体内脂肪异常分布或堆积过多的疾病,容易带来很多慢性疾病,是脂肪肝、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等众多疾病的危险因素。
过去有一些研究表明,肥胖或许对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以预防骨折。而在瑞典关于老年人的一项研究中表明,没有高BMI的肥胖比BMI定义的肥胖更常见,但这种肥胖不能提供类似的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保护作用。现在的一些研究表明,肥胖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可能与脂肪的分布情况、肌肉含量有一定的关系。
在一项对绝经后的女性的随访研究中发现,在矫正过BMI后,女性中较大的腰围与较高的骨折风险相关,较大的腰围值越大越容易发生骨折。另外一项研究发现腹部脂肪的增加与骨密度是呈负相关,即腹部脂肪越多骨密度越低。因此,对于总体脂肪量而言,腹部脂肪与骨折的关系可能更为密切,而在更进一步的研究中表明,在腹部脂肪中内脏脂肪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最为密切。
脂肪的分布与性别也有一定的关系,女性体重的增加是以髋部脂肪增多为主,而男性腹部脂肪的增高明显高于髋部的脂肪增高。男性与女性肥胖部位的不同也造成了其与骨质疏松关系的不同。
因而BMI正常并不意味着你不“肥胖”,而肥胖也不再单纯是骨质疏松的一把“保护伞”。腹部脂肪、内脏脂肪的增加可能不能在BMI指数上反映出来,但也要小心其与骨质疏松的密切关系。
图片源自网络。
原创:骆皓然
审核:广州中医院王海彬教授
文章所属:王海彬教授团队,转发请标明出处参考文献
[1].AdiposityWithoutObesity:AssociationswithOsteoporosis,Sarcopenia,andFallsintheHealthyAgeingInitiativeCohortStudy.[J].Obesity(SilverSpring,Md.),,28(11).
[2]宫祎慧,闫彩凤.肥胖患者脂肪分布和代谢与骨质疏松症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肥胖与代谢病电子杂志,,6(01):55-57.
[3]张志伟.不同性别肥胖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A].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北京体育大学.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运动与慢性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北京体育大学: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教研室,: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