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偏方有哪些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66445.html对于小月龄宝宝来说,父母最关心的莫过于其身体发育情况,最直观反应是身高和体重等。一般来说,1-3个月宝宝增重较快,特别是没有满月的新生儿,由于妈妈月子里营养丰富,往往一满月就胖了不少。
前两天,还有一宝妈抱怨说,自己的宝宝刚出生的一个月才胖了2斤,其他宝宝都是3-4斤的胖。是不是营养跟不上啊,要不要添加些奶粉?现在,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月子里宝宝到底长多少斤是在正常范围呢?
宝宝体重发育情况
宝宝体重是身体各部分重量的总和,是宝宝营养供给、消化吸收等状况的晴雨表。临床医生计算药物剂量时,一般以年龄和体重为主要依据。一般来说,宝宝体重增长遵循下列规律。
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宝宝的平均体重为3.2千克,男婴比女婴重一些。
1-3个月宝宝:平均每月增加重量约为-克。
4-6个月宝宝:平均每月增重约为-克。
7-9个月宝宝:平均每月增重约为-克。
10-12个月宝宝:平均每月增重约为-克。
1-2岁宝宝:平均每月增重克,全年增重2-2.5千克。
2岁到青春期前:平均每年增重约2千克。
根据这个趋势,月子里宝宝正常应该长1.5斤左右。不过,现在生活条件改善,好多宝宝月子里能增重2-3斤,抱出来都是白白胖胖的瓷娃娃,讨人喜爱。
我听到不少妈妈抱怨,刚出生头几天宝宝不仅没有胖,反而瘦了。其实,这在临床上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是由于宝宝排出胎便、水分流失、吸吮力弱、吃奶量少等原因造成的。妈妈们不必过分担心,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宝宝下降的体重,不超过出生时体重的7%-10%,妈妈们大可不必干预,一般7-10天内即可恢复正常。
宝宝体重发育标准表
妈妈们可以观察下面这张0-3岁宝宝的身长(高)、体重发育标准表,能更直观的看到不同年龄宝宝的正常体重范围。
来源:儿科医生鲍秀兰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满月的男宝宝正常体重介于3.6-5.0千克,女宝宝处于3.4-4.5千克之间。
如果宝宝的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增长较慢时,妈妈应考虑营养不足、慢性疾病等。如果宝宝的体重远远超过正常标准、增长迅速时,妈妈应小心婴幼儿肥胖症的发生。
影响月子里宝宝体重增长快慢的因素
1.是否母乳喂养
有关研究表明,同为3-4月龄宝宝,母乳喂养与配方奶粉喂养方式相比,婴儿身长、体重增长速度大致相同;4-6月龄内,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增重更快;1岁时,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比母乳喂养重克。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母乳喂养的宝宝不健康,二者体重差异,主要是由于两种喂养方式下宝宝体内脂肪含量不同造成的。母乳喂养的宝宝长大后反而体形更纤细、脂肪比例更合理。所以再有小姐姐抱怨自己太胖了,有可能是母亲大人那时候奶水不足,用配方奶粉充数哦!
2.喂养量是否充足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按需喂养即可,一天大约喂10-12次。如果母乳分泌不足、或喂养次数过少、喂养间隔时间过长,新生儿处于快速生长期,身体需要一定量的营养物质,获取不足可能造成体重增加慢。母乳喂养一般不存在过度喂养的问题。
配方奶粉喂养的新生儿,按照刚出生时的宝宝体重,一次喂养30-60毫升,一天喂养6-8次。如果喂养时奶粉比例少,或是总体喂养量较少,或是喂养次数较少,很可能导致宝宝绝对喂养量不足,生长缓慢。如果妈妈不顾宝宝身体需求,一味灌养,很可能导致过分喂养,酿成宝宝增速过快的后果。
3.宝宝吸收状况
妈妈月子里摄取的营养物质不足,会导致母乳过稀。反之,如果整天大鱼大肉,食材营养搭配不均衡,营养物质过多,母乳会过浓。这两种情况即使母乳量充足,也不利于宝宝消化吸收,容易造成宝宝腹泻,一个月内增重不多。
如果某个牌子的配方奶粉不合适宝宝,或是宝宝体质问题,有可能造成乳糖不耐受,同样很难吸收奶粉,或母乳中的营养元素,导致宝宝头一个月体重缓增,甚至不增反减。
此外,月子里的宝宝体重增加多少,还与平时是否饮水、能否吃到足量后奶等因素有关。妈妈应尽量母乳喂养宝宝、按需喂养宝宝、日常保证饮食均衡等,以保证宝宝体重发育正常。
宝宝生长曲线
美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主任曾说:
“宁可宝宝健康地瘦,也不要病态地胖。抛开生长曲线,只看单独的体重绝对值是不负责任的。”
宝宝生长曲线包括宝宝头围、身长(高)和体重的曲线。其中,横坐标代表宝宝年龄,纵坐标代表宝宝、身长(高)、体重、头围等。通过生长曲线,妈妈们可以看到,与宝宝同龄、同性别的孩子们各项发育指标的平均值,也可以观察到宝宝在孩子们大致处于什么位置,能得出宝宝更全面、细致的发育情况。
除了与同龄孩子相比较,妈妈可以定时把测量到的宝宝相关数据输入系统(网上有类似的app)。对于满月的宝宝来说,妈妈可以把宝宝刚出生和1个月时的数据先录入系统,然后定期测量,系统就可以自动生成一条属于宝宝自己的生长曲线。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生长曲线的趋势,找出一条最贴近宝宝数据的生长曲线标准,然后参照对比。
需要注意的是,单一的数据指标在此没有太大的效果,妈妈要在宝宝满月后,继续进行长期动态的测量。一般来说,0-1岁的宝宝至少每3个月测量一次,1-2岁的宝宝至少每半年测量一次,3岁以上的宝宝至少每年测量一次。
一般来说,宝宝之后的生长曲线只要位于WHO(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库2%-98%之间,或是CDC(疾病防治中心)数据库3%-97%之间,稳定、舒缓的变化都属于正常。妈妈不会过分纠结宝宝的数据是位于平均值(50%处)以上,还是以下。
如果宝宝成长过程中,生长曲线短时间内出现较大的起伏,或者长期低于WHO2%、CDC3%,或者长期高于WHO98%、CDC97%,我们需要及时带宝宝就医,以排除疾病因素。